翻绥临广甸

出自:南北朝·沈约《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

拼音:[fān][suí][lín][guǎng,ān][diàn,tián,shèng]

平仄:平平平平平

九功播祧墠。
七德陈武悬。
展事昌国图。
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
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
翻绥临广甸
飒杳佩吴戈。
参差腰夏箭。
风斾舒复卷。
云霞清似转。
轻舞信徘徊。
前歌且遥衍。
秋原嘶代马。
朱光浮楚练。
虹壑写飞文。
岩阿藻余绚。
发震岳灵从。
扬旌水华变。
凭高训武则。
中天起遐着。
凤盖卷洪河。
珠旗扫长汧。
方待翠华举。
远适瑶池宴。

查看原文

字义

【翻】

翻【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通作反。

《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绥】

綏【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夊《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音雖。《說文》車中把也。《註》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儀禮·士冠禮》壻御婦車授綏。《註》綏,所以引車者。《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書·禹貢》五百里綏服。《傳》綏,安也。安服王者之政敎。《詩·周南》福履綏之。《傳》安也。

《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註》古名退軍爲綏。《疏》《司馬法》將軍死綏。舊說綏,却也。

《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註》安泰之貌。或爲葳蕤之貌。

州名。《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

《集韻》雙隹切,音榱。毿㲤,毛長貌。一曰狐貌。㲤,或作綏。《詩·衞風》有狐綏綏。《傳》匹行貌。

《集韻》儒佳切,音蕤。緌,或作綏。《詩·大雅》淑旂綏章。《傳》大綏也。《疏》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綏當爲緌。緌,有虞氏之旌旗也。

《明堂位》夏后氏之綏。《註》綏,讀爲冠蕤之蕤。

《集韻》思累切,音瀡。隋,或作墮。亦作綏。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儀禮·士虞禮》不綏祭。《註》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綏,當爲墮。

《集韻》呼恚切,音毀。義同。

《集韻》吐火切,音妥。《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註》綏,讀曰妥。妥之謂下於心。《又》國君綏視。《註》視國君彌高。妥視,謂視止於袷。

《集韻》通回切,音推。妥,或作綏,安坐也。

【临】

臨【未集下】【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博雅》臨,大也。

《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易卦名。

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广】

广【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甸】

甸【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說文》天子五百里地。《書·禹貢》五百里甸服。《傳》規方千里之內謂之甸服,爲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六十四井之地。《禮·郊特牲註》十六井爲丘,四丘六十四井曰甸。《疏》一甸之中,出長轂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周禮·地官·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註》公邑爲六遂餘地。

《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註》自邦國以及四郊之內。《左傳·襄二十一年》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註》郭外曰郊,郊外曰甸。

治也。《書·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傳》天命湯更代,夏用其賢人治四方。《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傳》甸,治也。《釋文》甸,毛讀田見反,鄭讀繩證反。

挺也。《揚子·太經》天甸其道。《註》言天挺立其道于上也。

官名。《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甸人,掌郊野之官。《周禮·天官》甸師。《註》甸師,主共野物官之長。

《春官》甸祝。《註》甸之言田也,田祝之官。

《禮·少儀》納甸於有司。《註》甸謂田野之物。

《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五音集韻》取禽獸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則帥有司而饁獸于郊。《註》甸,讀曰田。《周禮·春官·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爲位。《疏》師謂出師征伐,甸謂四時田獵。《釋文》甸,音田。

《集韻》石證切《韻會》實證切《正韻》時正切,音盛。《左傳·哀十七年》良夫乗衷甸。《註》衷甸,一轅卿車。《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丘爲甸,四甸爲縣。《註》甸之言乗也,讀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釋文》甸,繩證反。

《字彙補》以證切,音媵。漢地名。甸氐道,屬廣漢郡。李奇讀。

《韻補》叶池鄰切,音。《劉劭瑞龍賦》有蜿之龍,來游郊甸,應節合義,象德郊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