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戏兮云何盱

出自:明代·梁兰《挽吴主簿词》

拼音:[yī][xū,yù][xì,hū][xī][yún][hé,hē,hè][xū]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侯登庸兮龙飞初,皇心恳恳兮治之图。
侯莅我兮我以舒,弱之植兮彊之锄。
生理遂兮租罔或逋,弗遑宁处兮侯云痡。
枳棘剪兮鸾凤徂,我始闻之涕涟如。
深山穷民走且呼,阳灵匿兮天欲晡。
魂杳杳兮征修途,侯乎侯乎世所无。
侯之生兮我无苟趋,侯之没兮我非空誉,噫吁戏兮云何盱

查看原文

注释

【云何】1.为何,为什么。 2.如何;怎么办;怎么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噫】

噫【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

《集韻》於希切,音衣。本作㥋,哀痛聲。與偯譩同。

《集韻》隱已切,音譩。義同。

《唐韻》於介切《集韻》《韻會》乙介切,音呃。《說文》飽食息也。《廣韻》噫氣。《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釋文》噫,於界反。《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釋文》噫,乙戒反,一音蔭。《集韻》或作欬。通作䬵。

《集韻》於記切,音意。痛聲。或作譩。

乙力切,音億。語辭。通作億抑。

【吁】

【戏】

戲【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香義切《正韻》許義切,希去聲。《說文》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廣韻》戲弄也。《禮·坊記》閨門之內,戲而不歎。《註》戲謂孺子言笑者。

謔也。《詩·衞風》善戲謔兮。

嬉也。

姓。《魏志》穎川戲志才。

《廣韻》古文呼字。註詳口部五畫。

《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音羲。《集韻》嗚戲,歎辭。○按《廣韻》旣入虞韻,云古文呼字,又入支韻。亦訓歎辭,則戲字二音,本皆可讀。《正字通》云:詩於戲卽嗚呼,歎辭也或嘉美,或悲傷。末代文士輒爲體例,若哀誄祭文,卽爲嗚呼,封拜冊命,卽爲於戲。謂嗚呼爲哀傷,於戲爲歎美,妄爲穿鑿,其說誠是。然謂呼與戲通,則戲可讀呼,呼仍不可以讀戲,以戲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與羲通。伏羲。《莊子》作伏戲。《史記》作虙戲。《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戲。

地名。《魯語》幽王滅於戲。

《集韻》呼爲切《韻會》吁爲切,與麾同。《集韻》旗屬。《周禮·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戲。《史記·項羽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註》同麾。

《集韻》驅爲切,音虧。傾側也。《周禮·春官·喪祝註》執披備傾戲。

《集韻》於宜切,音漪。本作陭。《說文》上黨陭氏阪。或作戲。

《集韻》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犧。《周禮·春官·兩獻註》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或作獻,亦作戲。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盱】

盱【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吁。《說文》張目也。《六書故》張目企望者,必猶豫不進也。《揚子·方言》燕代朝鮮冽水謂黸瞳子爲盱。《註》謂舉眼也。《易·豫卦》盱豫悔。《註》上視也。《前漢·王莽傳》盱衡厲色。《註》眉上曰衡。盱衡,舉眉揚目也。

《爾雅·釋詁》憂也。《詩·小雅》云何其盱。《鄭箋》病也。《朱傳》望也。

盱盱,張目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盱盱然。

視周章貌。《莊子·寓言篇》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

《博雅》睢睢盱盱,元氣也。

《集韻》睢盱,小人喜悅貌。

質朴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荒朴略,厥狀睢盱。

縣名。盱眙,屬臨淮郡。

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見《前漢·地理志》。

通作訏。《詩·鄭風》洵訏且樂。《註》洵,訏樂貌。韓詩作恂盱。《前漢·地理志》亦作恂盱。《註》恂,信。盱,大也。

草名。《爾雅·釋草》盱,虺牀。《註》蛇牀也。一名馬牀。

姓。《集仙傳》漢盱烈,豫章人。《墉城集》有盱母。《萬姓統譜》或从目从干,音幹。

人名。《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顏夫人有子,名盱。《註》盱,又許孤反。本或作。一音夸。

《集韻》雲俱切,音于。亦蛇牀也。與同。

《集韻》荒胡切,音呼。亦張目也。與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