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耳去洋洋

出自:清代·程先贞《火莲行》

拼音:[sāi,sài,sè][ěr][qù][yáng][yá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陵州有节妇,阿桂身姓王。
厥父名会礼,髫年训义方。
出嫁韩承业,青衿白面郎。
伉俪如胶漆,自比双鸳鸯。
刺绣春宵暖,辟纑秋夜凉。
井臼躬操作,颜色奉姑嫜。
名满邻人口,贤哉窈窕娘。
承业向弥留,手自抚灵床。
好往不须怖,死者宝宁康。
平生托寸心,贱妾敢遗忘。
不久即追晤,与君相扶将。
既暝一长恸,七日绝水浆。
阿母劝之食,未忍负高堂。
终不御盐醯,朝夕惟淡汤。
开我东间阁,倒箧复倾筐。
珍珠杂翡翠,罗列锦云裳。
分遗诸妯娌,庶几永相望。
依依守素旐,三餐荐旨香。
却略再拜跪,齐眉进酒觞。
皈心佛位下,喃喃达五更。
或悯其愁苦,或笑其痴狂。
夫人都不知,塞耳去洋洋
荏苒日复月,朽骨宜归藏。
计期已迫促,夜起办严装。
竹钗麻作屦,斩衰称体量。
怀探尺素书,置在案中央。
拟题曰守志,斐然成篇章。
明镜压其上,双珠分两旁。
出至室东隅,露地承天光。
藉用旧芦席,趺坐委绖攘。
挥手谢家人,不得作惊惶。
屏气静俟之,须臾烈火张。
自顶下及踵,红云映宝妆。
体如玉玲珑,较比金铁刚。
小院满氤氲,烟焰殊馥芳。
衣服既净尽,芦席乃不伤。
相界若莲花,又若触琳琅。
观者千万众,稠叠成堵墙。
太守从南来,五马立徬徨。
亦有卫司马,牙纛竖旗枪。
低头各叹息,匍匐救其丧。
火莲席下土,争取疗灾殃。
土到病即愈,此窟如池塘。
乃翁韩绅氏,收骨入幽房。
双柩遂齐发,合葬城东冈。
神宗戊子岁,距今八十霜。
间从好事者,邺架理缥缃。
得其手书读,纚纚万言长。
非偈亦非诗,叙次颇周详。
大抵谓吾心,出入本何常。
一获即须锁,不可使之飏。
幸无儿女累,年已三十强。
信为万行母,聊用挽颓纲。
斯言类有道,敢不拜其昌。
人生娶此妻,何必贵姬姜。
高冢今犹在,连理树成行。
魂兮风雨夜,仿佛归故乡。

查看原文

注释

【塞耳】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
【洋洋】1.盛大或众多的样子:河水洋洋|洋洋大观|洋洋万言。 2.得意高兴的样子:喜气洋洋|洋洋自得|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塞】

塞【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音㥶。塡也,隔也。《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充也,滿也。《書·舜典》溫恭允塞。《詩·鄘風》秉心塞淵。

國之阨險曰塞。《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伊蒲塞,卽優婆塞。《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九塞。《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紫塞。《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博塞,戲具也。《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姓。

與賽同。《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本作。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去】

去【子集下】【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洋】

洋【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相关诗句
仿佛归故乡 魂兮风雨夜 连理树成行 高冢今犹在 何必贵姬姜 人生娶此妻 敢不拜其昌 斯言类有道 聊用挽颓纲 信为万行母 年已三十强 幸无儿女累 不可使之飏 一获即须锁 出入本何常 大抵谓吾心 叙次颇周详 非偈亦非诗 纚纚万言长 得其手书读 邺架理缥缃 间从好事者 距今八十霜 神宗戊子岁 合葬城东冈 双柩遂齐发 收骨入幽房 乃翁韩绅氏 此窟如池塘 土到病即愈 争取疗灾殃 火莲席下土 匍匐救其丧 低头各叹息 牙纛竖旗枪 亦有卫司马 五马立徬徨 太守从南来 稠叠成堵墙 观者千万众 又若触琳琅 相界若莲花 芦席乃不伤 衣服既净尽 烟焰殊馥芳 小院满氤氲 较比金铁刚 体如玉玲珑 红云映宝妆 自顶下及踵 须臾烈火张 屏气静俟之 不得作惊惶 挥手谢家人 趺坐委绖攘 藉用旧芦席 露地承天光 出至室东隅 双珠分两旁 明镜压其上 斐然成篇章 拟题曰守志 置在案中央 怀探尺素书 斩衰称体量 竹钗麻作屦 夜起办严装 计期已迫促 朽骨宜归藏 荏苒日复月 塞耳去洋洋 夫人都不知 或笑其痴狂 或悯其愁苦 喃喃达五更 皈心佛位下 齐眉进酒觞 却略再拜跪 三餐荐旨香 依依守素旐 庶几永相望 分遗诸妯娌 罗列锦云裳 珍珠杂翡翠 倒箧复倾筐 开我东间阁 朝夕惟淡汤 终不御盐醯 未忍负高堂 阿母劝之食 七日绝水浆 既暝一长恸 与君相扶将 不久即追晤 贱妾敢遗忘 平生托寸心 死者宝宁康 好往不须怖 手自抚灵床 承业向弥留 贤哉窈窕娘 名满邻人口 颜色奉姑嫜 井臼躬操作 辟纑秋夜凉 刺绣春宵暖 自比双鸳鸯 伉俪如胶漆 青衿白面郎 出嫁韩承业 髫年训义方 厥父名会礼 阿桂身姓王 陵州有节妇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