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将搴旗孰能禦

出自:明代·韩雍《天顺已夘端午节赐游后山观走解有作》

拼音:[zhǎn][jiāng,jiàng][qiān][qí][shú][néng,nài][yù]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六龙飞天天下睹,皇度神威谁敢侮。
太平时节不忘危,每值良辰犹讲武。
五月五日时雨晴,綵云缥缈祥风轻。
万岁山前辟驰道,千骑万骑皆长鸣。
翠华南来此中驻,诏许元臣同侍卫。
嵩呼拜罢玉笋齐,马上武夫争献艺。
双双立在雕鞍行,马驰人似康庄平。
背旗手戟影不侧,肩水顶火盆无倾。
画角齐吹金鼓震,发喊声停出奇阵。
飞鎗烟过如电惊,流炮星驰若雷迅。
一人骗跃三马过,两人扶抱一马驮。
马中一老傍四少,钟南进士降群魔。
双驰上下如相翮,相参换马如相厄。
倏然抰取一人过,诸葛武侯擒孟获。
倒身腹底穿周遭,老蛟捲树翻洪涛。
折腰斜从项下过,下岩猛虎声咆哮。
有时藏身在金镫,有时控驰若骖乘。
有时倒立双足擎,有时偃仰四肢定。
群马出猎争腾骧,马驮狮豹皆人妆。
饥鹰一掣堕雕鹗,良犬才纵空豺狼。
轻便巧捷纷纭去,险状难名亦难记。
军中用此出前锋,斩将搴旗孰能禦
平生肉眼未得观,观此盛事人人欢。
总誇一时扈从乐,更美千载遭逢难。
侍臣拜谢天颜喜,大官赐燕闻天语。
御炉香袅箫韶喧,龙驭徐行仙仗起。
侍臣步入文华南,高筵广席陈肥甘。
黄封御酒味香冽,中官谕劝皆沈酣。
君臣同游皇祖诰,与民偕乐圣王道。
我皇祖述且宪章,恩德如天孰能报。
小臣有幸逢明时,寸心感激深怀思。
谫才不作长杨赋,微诚欲献卷阿诗。

查看原文

注释

【搴旗】1.拔取敌方旗帜。 2.高举旗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斩】

斬【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音蔪。《說文》截也。从車从斤。斬法車列也。《博雅》裁也。《釋文》斬,暫也。暫加兵,卽斷也。《爾雅·釋詁》斬,殺也。《詩·小雅》斬伐四國。《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集韻》莊陷切,音蘸。芟也。

【将】

將【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搴】

搴【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取也。一曰縮也,拔也。與攓同。《史記·河渠書》搴長茭兮沈美玉。《前漢·季布傳贊》身履軍搴旗者數矣。《註》謂勝敵拔取旗也。《楚辭·九歌》搴芙蓉兮木末。

姓。漢將搴揚。

《正韻》苦堅切,音牽。義同。

《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

草名。《爾雅·釋草》搴柜朐。

《集韻》已仙切,音鸇。引取也。互見㩃攓二字註。

【旗】

旗【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又》師都建旗。《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註》旗,表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姓。《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與箕同。《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註》旗,讀爲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韻補》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按《說文》旗从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旂从㫃,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分旗,旂爲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孰】

孰【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殊六切《集韻》《韻會》《正韻》神六切,,隸作孰。生之反也。《禮·禮運》腥其俎,孰其殽。《特牲饋食禮》註,祭祀自孰始。

歲稔也。《禮·樂記》德盛而敎尊,五穀時孰。《前漢·食貨志》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則糴一,使民食足。互見火部熟字註。

《爾雅·釋訓》孰,誰也。《楚辭·天問》圓則九重,孰營度之。《莊子·天運篇》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史記·藺相如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正韻》何也。《論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正字通》審也。《漢武策賢良制》其孰之復之。○按《說文》生孰字本但作孰,後人加火,以別生熟之熟,而孰但爲誰孰字矣。

【能】

能【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禦】

禦【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註》爲之扞禦,則物咸附之。《左傳·隱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

止也。《易·繫辭》以言乎遠,則不禦。《疏》謂無所止息也。《左傳·昭十六年》孔張後至,立於客閒,執政禦之。《註》禦,止也。

《廣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音語。義同。

《說文》祀也。

古通御。《詩·邶風》亦以御冬。《毛傳》御,禦也。亦通語。《史記·東越傳》禦兒侯。《正義》禦,今作語。

《韻會》禦亦作圄,守之也。亦作圉。《前漢·王莽傳》不畏强圉。

《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按《說文》圄,守也。圉,令圉也。禦,祀也。今文圄爲囹圄字,圉爲牧圉字,禦爲守禦字,相承久矣,而禦祀義不復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