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湍清浏浏

出自:明代·韩雍《十二月二十有三日发梧州之浔与二三同事小酌书感》

拼音:[jī][tuān][qīng][liú][liú]

平仄:平平平平平

遐荒岁云徂,行役犹未休。
晨起戒舟子,理棹溯急流。
笳鼓声初喧,舳舻蔽江浮。
乱石白齿齿,激湍清浏浏
长风饱蒲帆,薄暮方始收。
嗟我本驽钝,辞亲恒远游。
乌鸟亦有情,岂不怀故丘。
时事方孔棘,恩遇亦未酬。
眷兹弗荒宁,奔走不自由。
所幸二三友,同朝旧朋游。
且与倒一尊,解我百责忧。
重裀坐广堂,高爵等列侯。
丈夫苟有志,视此同一沤。
所贵慎明德,建功踵前修。
举杯望青天,思饮月氐头。

查看原文

注释

【激湍】急流。
【清浏】1.形容水流清澈。 2.犹清朗。
【浏浏】1.水流貌;顺行无阻貌。 2.风疾貌。 3.清明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激】

激【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吉歷切《正韻》訖逆切,音擊。《說文》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前漢·溝洫志》爲石隄激使東注。激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激去其水也。

衝也。《潘岳·詩》驚湍激巖阿。

《水經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激。

言論過直爲激切。《後漢·寵傳》言事者必多激切。

感激也。《後漢·蔡邕傳》感激忘身。

違俗立異爲激詭。《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冉或作丹。

激楚,淸聲也。《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姓。《前漢·淮南王傳》有激章。

《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湍流貌。一曰風聲。

《集韻》堅堯切,音驍。與憿同。幸也。通作僥徼。

【湍】

湍【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他耑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官切,音煓。《說文》疾瀨也。《前漢·溝洫志》水湍悍難以行平地。《註》急流曰湍。

《集韻》朱遄切,音專。水名,在酈縣。《山海經》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

《集韻》《類篇》吐玩切,音彖。亦疾瀨也。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浏】

瀏【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水淸貌。《詩·鄭風》瀏其淸矣。《傳》瀏,深貌。

風疾貌。《楚辭·九歎》秋風瀏以蕭蕭。

瀏莅,林木鼓動之聲。《司馬相如·上林賦》瀏莅芔吸。

瀏亮,淸明之稱。《陸機·文賦》賦體物而瀏亮。

水名。《水經注》瀏水,出江州豫章縣首裨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九切,音柳。義同。

䬀瀏,風聲也。《左思·吳都賦》䬀瀏颼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