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薄单衾

出自:元代·张羽《答黄孝廉雨中见寄》

拼音:[qiū][qì][báo,bó,bò][dān,shàn,chán][qī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飞雨洒门阁,庭溜夕已深。
凉飙惊幽幔,秋气薄单衾
暝壑无霁色,寒蛩多苦吟。
室家旷修渚,朋知阻遥林。
离群易成咎,独处难为心。
赖此几上书,□能独幽襟。
念子怀癙忧,丰蔀方滞淫。
遗我愁霖唱,要我西山岑。
□□未遂陟,旨酒思共斟。
毋惮沾衣苦,倾耳迟挐音。

查看原文

注释

【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单衾】薄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气】

气【辰集下】【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薄】

薄【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

厚薄。

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

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博雅》薉也。

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迫晚曰薄暮。

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单】

單【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說文》大也。

《書·洛誥》乃單文祖德。《傳》單,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箋》單,盡也。《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單出里。《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註》單,周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廣韻》單複也。《正字通》單者,複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玉篇》一也,隻也。《詩·大雅》其軍三單。《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單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高彪傳》家傳單寒。

姓。《廣韻》可單氏,後攺爲單氏。

《集韻》唐干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廣韻》單于。《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玉篇》大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註》師古曰:音善甫。

姓。《廣韻》單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註》單音善,單姓,次名。

人名。《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註》單音善。

《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註。

《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集韻》本作亶,多穀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單文祖德。《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傳》單,信也,或曰厚也。《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周頌》單厥心。《傳》單,厚也。《釋文》都但反。

通亶。《史記·歷書》端蒙單閼二年。《註》單閼,一作亶安。

《集韻》徒案切,音憚。與狐,邑名。

《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單至,輕發之貌。

《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單父,邑名。亦姓。

【衾】

衾【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去金切《集韻》《韻會》袪音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