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砑笺钤尾

出自:清代·周岸登《一寸金 赠铁笔张樾臣,用梦窗赠笔工刘衍韵》

拼音:[xiàng][yà][jiān][qián][wěi,y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金石山渊,印铌匋封恣渔猎。
袌尧年古雪,青门市隐,身藏人海,名著京邑。
舂羽稽遥牒,斯冰汗、帝仓夜泣。
周秦远,虫蚑夔回,镜影铜华半规入。
泪洒金仙,贞元朝士,新诗叹尘箧。
向砑笺钤尾,鸾渟凤峙,管城汤沐,龙宾鹅帖。
重广安吴楫,西清鉴、篆人事业。
谁知我、壮悔雕虫,寄情镌楮叶。

查看原文

注释

【砑笺】压印有图画的信笺。
【钤尾】盖在文书契券末尾的印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向】

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集韻》趣也。

《韻會》救也。

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郡有向鄕。

《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集韻》《正韻》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砑】

砑【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訝。碾砑也。《玉篇》光石也。

【笺】

箋【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說文》表識書也。《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廣雅》箋,云也。

書也。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或云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玉篇》通作牋。

【钤】

鈐【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大犂也。一曰類耜。

《玉篇》車轄也。

《廣韻》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

《廣韻》鉤鈐,星名。《前漢·天文志》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註》房爲天駟,其隂右驂旁有二星,曰鉤鈐,故曰天子御也。《石氏星經》二星主法,明則羣臣奉職,天下道洽。《孝經·內事》昆弟親睦,則鉤鈐不離房。《晉書·天文志》鉤鈐主關籥,王者孝,則鉤鈐明。

山名。《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

鏁也。《爾雅序》六藝之鈐鍵。《疏》鈐,鏁也。

《揚子·方言》矛,其柄謂之鈐。《註》巨巾反。

《集韻》胡南切,音含。釱也。

千尋切,音侵。義同。

【尾】

尾【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漢劉虞吏尾敦。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