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沫跳急浪

出自:唐代·宋之问《下桂江县黎壁》

拼音:[hǒu][mò][tiào,táo][jí][là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放溜觌前溆,连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
吼沫跳急浪,合流环峻滩。欹离出漩划,缭绕避涡盘。
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难。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
旦别已千岁,夜愁劳万端。企予见夜月,委曲破林峦。
潭旷竹烟尽,洲香橘露团。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
思君罢琴酌,泣此夜漫漫。

查看原文

注释

【吼沫】发出巨响的激流浪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吼】

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呼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后切,音㸸。《玉篇》牛鳴也。《增韻》虓聲。《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踊躍自奮。《梵書·大智論》辟如獅子,百獸之王,爲小蟲吼,則爲衆所笑。《玉篇》亦作吽。《廣韻》亦作呴。

《廣韻》呼音蔲。《廣韻》聲也。

《集韻》《類篇》厚怒聲。本作㖃。○按《玉篇》《廣韻》吼、㖃分載,音義各別。《集韻》《類篇》非。

【沫】

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莫葛切《韻會》莫曷切,音末。水名。《說文》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

浮沫也。《莊子·大宗師》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涎沫也。《莊子·至樂篇》乾餘骨之沫爲斯彌。《註》沫,口中汁也。

噴沫,跳波也。《馬融·長笛賦》瀑噴沫。

湯華也。《陸羽·茶經》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

紅沫。《酉陽雜俎》紅沫,煉丹砂爲黃金,碎以染筆,書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紅沫。

已也。《屈原·離騷》身服義而未沫。

汗流貌。《前漢·郊祀歌》霑赤汗,沫流赭。《註》應劭曰:流沫如赭也。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師古曰:沫沬兩通。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從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內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從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韻補》叶謨杯切,音枚。《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兮,芬至今猶未沫。

叶莫結切,音蔑。《郭璞·江賦》濯翮疏風,鼓翅。

【跳】

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

《集韻》徒刀切,音陶。與逃通。《前漢·高帝紀》漢王跳。《註》如淳曰:音逃。謂走也。

徒了切,音窕。《類篇》挑戰。

徒弔切,音調。行貌。

【急】

急【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音伋。《釋名》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

《說文》褊也。《後漢·范丹傳》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于朝。

《廣韻》疾也。《增韻》迫也。

窘也。《禮·王制》國無六年之畜曰急。《史記·周本紀》囊王告急于晉。

請急,古休假名。晉令急假者,一月五急。本作㤂。《說文》从心及聲。隸作急,刍卽及字。《歐陽氏曰》俗作,非。

【浪】

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註》浪,意萌也。

井名。《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姓。晉浪逢。

《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