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坫各争属

出自:清代·蒋曰豫《除夕祭诗侑以三百六十字》

拼音:[tán][diàn][gè,gě][zhēng][shǔ,zhǔ]

平仄:平仄仄平仄

昔人创祭诗,岁暮例一作。
我诗虽不工,颇亦出心腹。
闲庭少尘事,清供役童仆。
微闻古梅香,发此春笋束。
悲欢纪踪迹,聊可岁华读。
请更抒写之,登堂代巫祝。
鄙生实愚贱,凡好皆不欲。
十三趋庭闻,十五媚奇服。
十九始出游,篇章渐恢拓。
浮沈入朝籍,咏叹杂饘粥。
朝登饭颗山,暮辄督邮辱。
饥驱及三十,辕下屡局促。
谓诗实穷人,孔也赏端木。
谓诗折官职,一品会昌录。
古今异丰啬,何以敦勉勖。
得毋昭事疏,或愧程才笃。
无以牖灵明,忏申则宜夙。
维时日穷纪,漏鼓过参宿。
春风拂广筵,明月秉巨烛。
真形起方寸,奔走及五岳。
黄河泻天来,手酌一杯绿。
众星妥从坐,灿烂万金粟。
载熏班马香,载侑迎年曲。
精神萃酬劳,感召理不速。
大雅小雅材,天仙鬼仙族。
白曾称教主,黄亦号词伯。
或史而或王,妖囚总难薄。
灵氛飒风雨,坛坫各争属
尽此一夕欢,庶联万秋躅。
神曰大富贵,惜尔不宜俗。
有金铸浪仙,忽贮阿娇屋。
有国开陈芳,勿效杜陵哭。
世诚苦愦愦,尔嗜殊落落。
见异幸勿迁,清贫即真福。
有花行可醉,有石眠可啄。
寿考庶不忘,名山以为鹄。

查看原文

注释

【坛坫】1.会盟的坛台。 2.指谈判场所。 3.法坛。 4.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 5.引申指文坛。 6.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 7.指讲坛或舆论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坛】

壇【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彈。《說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爲壇。《禮·祭義》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祭法》去祧爲壇。《註》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有禱則祭。互詳墠字註。《史記·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

楚人謂中庭曰壇,見《荆楚風俗通》。

盟誓則立壇。《禮·雜記》孔子出魯東門,過故杏壇,曰: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國君朝會亦設壇。《左傳·襄二十八年》鄭伯如楚,舍不爲壇,子產曰:大適小則爲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壇。

特拜將相亦設壇。《前漢·高帝紀》上設壇具禮,拜韓信爲大將,一軍皆驚。《唐書·裴度傳》度拜相,詔四登師壇。

雞壇,友會也。《北戸錄》越人每相交,作壇,祭以白犬丹雞。

瑤壇,仙境也。《張協·七命》眷椒庭于瑤壇。

《集韻》儻旱切,音儃。《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一曰暴內陵外則壇之。《鄭註》出其君。置空壇之地。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但。壇曼,寬廣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壇以陸離。《子虛賦》案衍壇曼。

《集韻》《正韻》時戰切,音繕。除地也。

《集韻》上演切,音善。野土也。《楚辭·九章》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亭年切,音田。《桓君山仙賦》周覽八極,還崦華壇。氾氾濫濫,隨天轉旋。

叶直良切,音長。《楚辭·九歌》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俗作壇,非。壇字从靣,不从㐭作。

【坫】

坫【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念切,音店。反爵之具,以土爲之,在兩楹閒。《禮·明堂位》反坫出尊。《註》獻酬畢,反爵於其上,惟兩君好會有坫,管氏亦反坫,故孔子譏之。

屏也,障也,所以亢物也。《禮·明堂位》崇坫康圭。

房中之坫。《禮·內則》士于坫一。《註》士卑,不得作閣,但于室中爲土坫,以庋食。

堂隅之坫。《爾雅·釋宮》垝謂之坫。《註》堂角也。一名垝。《通雅》凡垒土甓成臺可庋物者,皆謂之坫。《沈括筆談》引汲冢周書匹阿反坫註,外向室也。

《廣韻》《集韻》知林切,音砧。權安厝攢塗,謂之坫。

諸經訓義坫,古文與店通。

【各】

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

《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

《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争】

爭【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玉篇》諫也。

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韻會》俗作争,非。

【属】

属【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正字通》俗屬字。(屬)《廣韻》《集韻》之欲切《韻會》朱玉切,音燭。《說文》連也。从尾蜀聲。《徐曰》屬,相連續,若尾之在體,故从尾。《廣韻》聚也,會也。《周禮·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註屬聚也。《孟子》乃屬其耆老而告之。

托也,付也。《左傳·隱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恭也。《禮·禮器》屬屬乎其忠也。《註》屬屬,恭貌。

續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

《晉語》必屬怨焉。《註》屬,結也。

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厭而已。《註》屬,足也,言小人知厭足,君子當亦然。

《左傳·僖二十三年》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註》著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註》附著堅固也。

恤也。《書·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傳》屬,存恤也。婦,婦妾也。

甲札之數。《前漢·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如淳註》上身一,髀褌一,脛繳一,凡三屬,皆相連屬也。

《廣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正韻》神六切,音蜀。《小雅·常棣》鄭箋,屬者,昭穆相次序也。

《增韻》隸也,系屬也,官寮也。《禮·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爲屬,屬有長。

《書·周官》各率其屬,以倡九牧。

九族也。《史記·田單傳》田單者,齊諸田疎屬也。

類也,儕等也。《史記·留侯世家》今陛下起布衣,以若屬取天下,而所封皆蕭曹故人。

從也。《史記·項羽本紀》羽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前漢·賈誼傳》善屬文。《師古註》屬謂綴輯之也。

《左傳·成二年》韓厥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註》屬,適也。

《書·禹貢》涇屬渭汭。《傳》屬,逮也。馬云:人也。

《五音集韻》朱戍切,音著。注也。《儀禮·士昏禮》酌元酒三屬於尊。《註》屬,註也。

《晉語》若先,則恐國人之屬耳目於我也。《註》屬,注目也。

《屈原·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叶殊遇切,音樹。《詩·小雅》君子有猷,小人與屬。叶上附。

叶直略切,音著。《班固·西都賦》陵隥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連外屬。叶上閣下爵擢。《正字通》俗作属嘱,非。(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