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晓动

出自:清代·蒋敦复《鹊桥仙二首 其二》

拼音:[zhōng][shēng][xiǎo][dòng]

平仄:平平仄仄

漏声宵永,钟声晓动,一枕愁鬟低拥。
楚天云雨杳无踪,算未有、佳期入梦。
花僝柳僽,燕欺莺弄,寄语那人珍重。
绣衾两两覆鸳鸯,怕此夜、霜花欲冻。

查看原文

字义

【钟】

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詩·周南》鐘鼓樂之。

《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

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集韻》或作銿。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晓】

曉【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

《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

《前漢·元后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

《揚子·方言》遇也。

嬴也。

《博雅》說也。

快也。

《玉篇》慧也。

【动】

動【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㣫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

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