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庚迄癸又四日

出自:清代·俞樾《滩行曲》

拼音:[zì][gēng][qì][guǐ][yòu][sì][rì]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天风蓬蓬吹上头,江水汩汩走下流。
十里五里作一束,三老失色长年愁。
长年衩衣立蓬底,持篙终月身伛偻。
既怜重如挽牛弩,更讶轻若盘蛇矛。
一滩才过一滩又,滩声化作风飕飕。
织成一幅光明锦,抛出千点琉璃球。
水中之石何磊磊,飞涝日夜恣簸蹂。
直如山径走荦确,岂复江面行夷犹。
长绳曳舟舟不动,短篙撑舟舟仍留。
竟须大力负之走,入水学作吴儿泅。
南人乘船如骑马,日月跳掷乾坤浮。
天公有意弄奇局,乃于水底生赘瘤。
移山那有夸娥子,贷水更无监河侯。
即使舟轻似赤马,何堪滩险如黄牛。
我以丁丑发桐庐,始于庚辰至龙游。
自庚迄癸又四日,计程犹未过衢州。
黄头郎既绝有力,青唇妇亦工操舟。
而乃入险复出险,迂回不复能豫谋。
殷勤酌酒劳僮仆,勿言臲兀今番尤。
平生忠信颇自负,风波虽险何足忧。
再拚滩行四五日,山中稳坐青竹兜。

查看原文

字义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庚】

庚【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行切《集韻》《韻會》居行切《正韻》古衡切,音賡。《集韻》庚,十干名也。《說文》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又》月在庚曰窒。《釋名》庚,剛也,堅强貌也。

《玉篇》庚猶更也。《易·巽卦》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本義》庚,更也。事之變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

長庚,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出,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庚,續也。《詩緝》夾漈鄭氏曰:啓明金星,長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故日將沒,則西見。實二星也。《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長庚,卽太白星。

《左傳·哀十三年》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註》軍中不得出糧,故爲私隱。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

年齒亦曰庚。《墨客揮犀》文彥博居洛日,年七十八,與和昫司馬旦席,汝言爲同庚會,各賦詩一首。

《癸辛雜識》張神鑒瞽而慧,每談一命,則旁引同庚者數十,皆歷歷可聽。

《前漢·文帝紀》大橫庚庚。《註》師古曰:庚庚,橫貌也。

《集韻》道也。《詩序》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左傳·成十八年》塞夷庚。《註》吳晉往來之要道。

《廣韻》償也。《禮·檀弓》季子臯葬其妻犯人之禾,申詳以告曰:請庚之。

《隋書·律曆志》夷則一部二十七律。一曰和庚。

姓。《唐韻》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

庚桑,複姓。《莊子·庚桑楚註》楚名。庚桑,姓也。

六庚,天獸名。《太公·隂謀》六庚爲白獸,在上爲客星,在下爲害氣。

倉庚,鳥名。《爾雅·釋鳥》倉庚,商庚。《註》卽鵹鳥也。《詩·豳風》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盜庚,草名。《爾雅·釋草》蕧,盜庚。《註》旋蕧似菊。《本草》旋蕧一名盜庚。夏開黃花,盜竊金氣也。

【迄】

迄【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等韻》呼訖切,音汔。《說文》至也。《詩·大雅》以迄于今。

《周頌》迄用有成。

竟也。《後漢·孔融傳》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與訖通。《書·禹貢》聲敎訖于四海。

【癸】

癸【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揆于癸。

歲月日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月在癸曰極。《禮·月令》孟冬之月,其日壬癸。《註》日之行,東北從黑道,閉藏萬物,月爲之佐,時萬物懷任于下,揆然萌芽,又因以爲日名焉。

呼庚癸,軍中隱語也。《左傳·哀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于公孫有山氏,對曰: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註》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疏》軍中不得出糧與人,故作隱語爲私期也。

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黃帝素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方書》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後天得之以有生,故曰天癸。

姓。《姓苑》出齊癸公,後宋癸仲知嚴州軍。《說文》本作癸,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六書正譌》交錯二木,度地以取平也。義同準。篆从二木,象形。因聲借爲壬癸字。隸別作癸揆楑,通。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四】

四【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

《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