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闻谆切

出自:清代·赵清瑞《示嘉儿》

拼音:[tíng][xùn][wén][zhūn][qiē,qiè]

平仄:平仄平平平

造物生美材,暴弃良可惜。
无负培植心,亟宜求自立。
自立果云何?在不囿于习。
目下风俗颓,相耀衣与食。
庸懦恣欺陵,高明惟妒嫉。
知识虽早开,揠苗徒自贼。
父兄期栋梁,往往成顽铁。
汝年已十六,庭训闻谆切
成材与不成,均在此时刻。
余心望汝殷,汝心宜惕惕。
修词讲鍊气,学书精运笔。
作画贵取神,吟诗贵存液。
一艺可名家,其功在不息。
人若有恒心,早晚终毕业。
笑汝不足嗔,誉汝未为得。
遇物总欣欣,求道常急急。
青莲茁污泥,灵芝生湿热。
不囿流俗中,扶摇上千尺。

查看原文

注释

【庭训】1.《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 2.泛指家教。 3.当庭训诫。
【谆切】真诚﹑恳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庭】

庭【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山名。《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山庭。《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集韻》他定切,音聽。《增韻》逕庭,隔遠貌。《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叶徒陽切,音近長。《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

【训】

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谆】

諄【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肫。《說文》告曉之熟也。《正韻》誨言重複也。《詩·大雅》誨爾諄諄。《朱傳》詳熟也。《釋文》諄,又作訰。

《廣韻》至也。誠懇貌。《集韻》通作訰、肫。或作忳、純。詳前訰字註。

《集韻》或作哼。《莊子·胠篋篇》釋夫恬惔無爲,悅夫啍啍之意。《通雅》卽諄諄也。

姓。見《字彙》。

《玉篇》《廣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肫去聲。告之丁寧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趙孟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

《韻會》忠謹之貌。《後漢·卓茂傳》勞心諄諄。

《玉篇》佐也。《晉語》曾孫蒯瞶,以諄趙鞅之故。

《揚子·方言》諄憎,所疾也。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若秦晉言可惡矣。

《集韻》主尹切,音準。與方言義同。

《韻會》或作啍。《荀子·哀公篇》無取口啍。《註》與諄同,誕也。

叶朱遄切,音專。《史記·司馬相如·封禪頌》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切】

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

《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

《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音砌。衆也。

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