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帖留真迹

出自:清代·许传霈《高香亭由东阳寄何氏兰亭本,诗以谢之》

拼音:[xì][tiè,tiě,tiē][liú][zhēn][jì]

平仄:仄平平平仄

熟闻何一白,流传一片石。
石刻晋永和,禊帖留真迹
当宋南渡时,维扬失不获。
三百有二年,淘井竟觅得。
天许还会稽,婺在会稽域。
我客婺之东,两载欣游历。
烽火几变迁,石已遭分擘。
分石藏四家,家藏倍珍惜。
购之良独难,宝筏回空寂。
何幸高达夫,求不遗馀力。
典裘得青铜,手民给千百。
乡民识好官,开诚表先泽。
我居西湖西,梦寐萦反侧。
忽下朵云来,惠及山中客。
尺幅饱琳琅,银钩兼铁画。
愧非学书人,真本赚萧翼。
白云往复还,不愁江天隔。
愿如金石交,不在数晨夕。
复读所寄书,坐慰如良觌。
世无薛绍彭,赝本从何易。

查看原文

注释

【禊帖】《兰亭序》帖的别称。晋王羲之著名行书法帖之一。以帖中有兰亭修禊事语,故名。
【真迹】1.亦作"真迹"。亦作"真迹"。 2.出自书画作者本人的手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禊】

禊【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正韻》胡計切,音係。祓禊,除惡祭名。《正字通》禊有二,論語:浴乎沂。王羲之蘭亭脩禊事,此春禊也。劉禎·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禳,國子水嬉,用七月十四日,此秋禊也。

西京雜記載高祖與戚夫人正月上辰出百子池邊,灌濯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則漢宮中春亦兩禊也。

《集韻》訖黠切,音頡。義同。

【帖】

帖【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音貼。《說文》帛書署也。《廣韻》券帖。

《通俗文》題賦曰帖。

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廣雅》帖,服也。

《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廣韻》牀前帷也。《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迹】

迹【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