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邪云邪伴斯楼

出自:清代·许传霈《登四面云山楼赠宗郡守》

拼音:[shān][xié,yá,yé,yú,xú][yún][xié,yá,yé,yú,xú][bàn][sī][lóu]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我生夙抱看云癖,欲驾霄汉舒长翮。
我生好入名山游,欲跨鸾凤穷双舄。
年年赤脚走八华,踏破洞云处处遮。
山灵招我往复还,许我身住白云家。
无端飞入富春里,南北东西看云起。
好山面面回,高楼一望发狂喜。
上有飘渺之亭台,下无纤屑之尘埃。
浩乎远者是江水,缭而曲者是城垓。
有时幻作龙蛇势,飞泉百道忽奔逝。
有时化作锦绣裳,美人长袖来摇曳。
片刻能呈无数妆,出云降雨人尽望。
封蔽千岩日不足,神灵到此快徜徉。
无何收尽人间雨,轻云一缕当空舞。
停停袅袅香上炉,勃勃蓬蓬气出釜。
云山变幻本无穷,爱此云山四面通。
凭阑日日忘休息,乌龙之状其犹龙。
范老当年称潇洒,此地长吟事真解。
赵公赏春筑有亭,好山不用一钱买。
何幸风流新使君,继起山楼说看云。
云山岂为逞奇诡,欲祈甘澍福我民。
鲰生雅不解忧乐,对此胸襟亦寥廓。
山邪云邪伴斯楼,飘飘欲觅缑山鹤。

查看原文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邪】

邪【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韻會》辟邪,獸名。

《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伴】

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詩·大雅》伴奐爾游矣。《註》伴奐,閒暇意。

《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斯】

斯【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

《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

《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

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

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正字通》雞斯,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

波斯,國名。

姓。《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

與鮮同。《詩·小雅》有兔斯首。《箋》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齊魯之閒聲近斯。

與纚同。《禮·問喪》雞斯。《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

《集韻》山宜切,音釃。義同。

《集韻》斯義切,音賜。《詩·大雅》王赫斯怒。《箋》斯,盡也。《釋文》鄭音賜。

《韻補》叶新於切。《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楼】

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