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饮恨复吞声

出自:近现代·汪石青《弃妾行 用白乐天琵琶行韵》

拼音:[qī][qī][yǐn][hèn][fù][tūn][shē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弃妾惨似无家客,自惜年华悲锦瑟。
妒津风浪渡无船,空向春风哭断弦。
出门去去长别离,与郎相见无年月。
百折柔肠转辘轳,含情欲诉不能发。
别抱琵琶待向谁,误嫁东风悔已迟。
忆昔妆成初相见,红灯影里合欢宴。
豆寇芬含二月梢,桃花娇酿三春面。
窗外小语两三声,十分美满此时情。
泥解罗襦无意思,占领温柔何得志。
蜂黄蝶粉为君消,朱砂褪尽寻常事。
冰弦度曲玉纤挑,红豆离离记六么。
方期绣幕遮风雨,姹紫嫣红花解语。
无情金弹是谁弹,一朝月缺白玉盘。
妾意悠悠叶离树,君情渺渺水下滩。
妾意君情两决绝,自分容华长衰歇。
红颜薄命可怜生,凄凄饮恨复吞声
东流不作西归水,春潮撼作不平鸣。
裂碎罗襦自筹划,何当绝命三尺帛。
郎恩如叶不自由,妾心似水终清白。
枝叶又生顷刻中,红丝强系教为容。
自怜本是良家女,为君侍儿从君住。
提汲湔裙供粪除,卑贱同属青衣部。
爱叶情苗不敢萌,盲风恶雨何由妒。
无端强使抱衾裯,绣帷列作小星数。
明珠无价玉无瑕,擘破桃瓤轻点污。
别垒香巢燕未知,争奈春风易偷度。
蓦地风波生爱河,弃置不为容颜故。
今日大妇逐出门,明朝逼为荡子妇。
相爱相怜不保终,凄凄恻恻辞君去。
一生漂泊断蓬船,天地无情日月寒。
人生卑贱为奴婢,节亏身污不相干。
待向长眉问消息,万语千言徒唧唧。
待向东风诉别离,檗心蕴苦谁能识。
九阍无路叩玉京,从此饮恨向愁城。
蜀琴弹冷鸳鸯柱,秦箫吹出断肠声。
亦知不是君情薄,不怨君时待怎生。
东家连理颜如玉,西家彩凤双飞鸣。
欢娱回首沧桑过,掩袂沾襟泪暗倾。
刺刺岂无村媪劝,不入耳言难为听。
待忏华鬟长绣佛,痴情苦节向谁明。
移花接木良非愿,搴裳强赋者边行。
百尺朱幡仗谁立,妒花风雨连宵急。
杜宇声声不可闻,绿惨红愁空掩泣。
无人奋袂决封姨,东风狼藉胭脂湿。

查看原文

注释

【凄凄】1.形容寒凉:风雨凄凄。 2.形容心情凄凉悲伤: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切切。 3.同“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松柏凄凄|春草凄凄。
【饮恨】抱恨含冤。
【吞声】1.不出声;不说话。 2.无声地悲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凄】

凄【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千西切《正韻》此西切,音妻。《玉篇》寒也。《韻會》通作淒。詩淒其以風。嚴氏曰:淒旁加二點,从仌,冰寒也。

【饮】

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㱃,古作淾。註詳欠部十一畫。

【恨】

恨【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吞】

吞【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

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东风狼藉胭脂湿 无人奋袂决封姨 绿惨红愁空掩泣 杜宇声声不可闻 妒花风雨连宵急 百尺朱幡仗谁立 搴裳强赋者边行 移花接木良非愿 痴情苦节向谁明 待忏华鬟长绣佛 不入耳言难为听 刺刺岂无村媪劝 掩袂沾襟泪暗倾 欢娱回首沧桑过 西家彩凤双飞鸣 东家连理颜如玉 不怨君时待怎生 亦知不是君情薄 秦箫吹出断肠声 蜀琴弹冷鸳鸯柱 从此饮恨向愁城 九阍无路叩玉京 檗心蕴苦谁能识 待向东风诉别离 万语千言徒唧唧 待向长眉问消息 节亏身污不相干 人生卑贱为奴婢 天地无情日月寒 一生漂泊断蓬船 凄凄恻恻辞君去 相爱相怜不保终 明朝逼为荡子妇 今日大妇逐出门 弃置不为容颜故 蓦地风波生爱河 争奈春风易偷度 别垒香巢燕未知 擘破桃瓤轻点污 明珠无价玉无瑕 绣帷列作小星数 无端强使抱衾裯 盲风恶雨何由妒 爱叶情苗不敢萌 卑贱同属青衣部 提汲湔裙供粪除 为君侍儿从君住 自怜本是良家女 红丝强系教为容 枝叶又生顷刻中 妾心似水终清白 郎恩如叶不自由 何当绝命三尺帛 裂碎罗襦自筹划 春潮撼作不平鸣 东流不作西归水 凄凄饮恨复吞声 红颜薄命可怜生 自分容华长衰歇 妾意君情两决绝 君情渺渺水下滩 妾意悠悠叶离树 一朝月缺白玉盘 无情金弹是谁弹 姹紫嫣红花解语 方期绣幕遮风雨 红豆离离记六么 冰弦度曲玉纤挑 朱砂褪尽寻常事 蜂黄蝶粉为君消 占领温柔何得志 泥解罗襦无意思 十分美满此时情 窗外小语两三声 桃花娇酿三春面 豆寇芬含二月梢 红灯影里合欢宴 忆昔妆成初相见 误嫁东风悔已迟 别抱琵琶待向谁 含情欲诉不能发 百折柔肠转辘轳 与郎相见无年月 出门去去长别离 空向春风哭断弦 妒津风浪渡无船 自惜年华悲锦瑟 弃妾惨似无家客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