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细熨湘纹褶

出自:清代·董元恺《系裙腰 题月华裙》

拼音:[wǔ][zhū][xì][yùn,yù][xiāng][wén,wèn][zhě]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怪看窣地缕金花。
新匀染,拂轻纱。
浅深颜色随浓淡,彩晕交加。
云拖水,月生华。
五铢细熨湘纹褶,襞来皱,处偏佳。
嫦娥碧海微尘步,低映晴霞。
东风摇漾,绣屏遮。

查看原文

注释

【五铢】1.即五铢钱。 2.见"五铢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五】

五【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铢】

銖【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博雅》鈍也。《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姓。《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人名。《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註》銖音殊。

【细】

細【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

《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熨】

熨【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於胃切,音慰。同㷉。詳㷉字註。《史記·扁鵲傳》案抗毒熨。《註》毒熨,謂毒病之處,以藥物熨貼也。

《廣韻》《集韻》紆物切,音鬱。《廣韻》火展帛也。

《集韻》一曰火斗。或作分載。

【湘】

湘【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纹】

紋【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玉篇》綾紋也。《類篇》織紋。《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褶】

褶【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音牒。《類篇》襲也。《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

《禮·玉藻》帛爲褶。《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喪大記》君褶衣褶衾。《註》褶,袷也。《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

《集韻》席入切,音習。《類篇》袴褶,騎服。《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

寔入切,音十。義同。

《韻經》古襲字。註見十六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