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霓裳天上

出自:清代·陈洵《莺啼序》

拼音:[xiǎng][ní][cháng,shang][tiān][shàng,shǎ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歌纨恨轻易染,叹清尊未洗。
醉魂醒、吹入江风,洞箫凝望云际。
镜华润、流尘暗涩,惊鸾冉冉仙衣委。
想霓裳天上,如今散落人世。
往日旗亭,载酒俊侣,为深情惯系。
第一是、愁极桓伊,曲中抛尽铅泪。
睨崦嵫、香兰赋笔,伴樱唱、春娇红蕊。
向良宵,烛底牵萦,梦云奇丽。
芳韶草绿,素约茸红,燕识旧游里。
凭细语、南陌灯倦,夜雨人去,属引邻墙,笛声凄异。
西风又怨,离鸿分后,黄垆陈迹山河感。
对茫茫、满眼浮生事。
当时记得,无端艳冶销磨,岁华暖回怨绮。
闲情颣璧,绮语泥犁,道忏除尚未。
漫几度、莺边花外,泥写无题,锦段须酬,玉珰谁寄。
真知者少,相怜何计。
双烟炉倚桐爨冷,更同心、松柏休轻比。
江湖纵有扁舟,似此星辰,故乡信美。

查看原文

注释

【霓裳】1.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 2.借指云雾﹐云气。 3.飘拂轻柔的舞衣。 4.借指舞女。 5.道士的衣服。 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7.指霓裳羽衣舞。
【天上】天空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想】

想【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霓】

霓【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五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說文》屈虹靑赤。或白色隂气也。从雨兒聲。《玉篇》雲色似龍也。《埤雅》雄曰虹,雌曰霓。舊說,虹常雙見,鮮盛者雄,其闇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謂之虹,靑白色謂之霓。爾雅釋天曰:霓爲挈貳,貳蓋言二。淮南子說山訓曰:天二氣則成虹是也。《孟子》若大旱之望雲霓也。《集韻》通作蜺。

《爾雅·釋天》疾雷爲霆霓。《註》雷之急擊者謂霹靂。

《廣韻》五計切《集韻》硏計切,音詣。義同。《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廷,雲旗沸霓。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廣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音齧。義同。《釋名》霓,齧也。其體斷絕,見於非時,此灾氣也。傷害於物,如有所食齧也。《南史·王筠傳》沈約製郊居賦,示筠草,筠讀至雌霓連蜷,約撫掌欣忭曰:僕常恐人呼爲霓。○按雌霓之霓,五的反。雲霓之霓,五兮反。學林曰:范蜀公召試學士院,用彩霓作平聲。考試者以范爲失韻,當時學士爲之憤鬱。司馬光曰:約賦但取聲律便美,非霓不可讀爲平聲也。

《張衡·西京賦》直墆霓以高居。《註》墆霓,高貌。

《集韻》《韻會》倪歷切,音鶂。《集韻》雌霓。《集韻》本作蜺。或作蛪。

【裳】

裳【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