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啖晶盘十八娘

出自:清代·曹尔堪《南乡子 其五 送客还闽》

拼音:[bǎo][dàn][jīng][pán][shí][bā][niáng]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闽海国南乡,万里归程岭树荒。
日落行人愁虎豹,苍凉。
恼杀衫鸡报夕阳。
结客剩诗囊,古剑芒鞋铁裲裆。
如火炎风蒸荔熟,甘草。
饱啖晶盘十八娘

查看原文

注释

【晶盘】指月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饱】

飽【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博巧切,包上聲。《說文》厭也。《玉篇》飽滿也。《廣韻》食多也。《易·漸卦》飮食衎衎,不素飽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世子亦不能飽。

《陸機·豪士賦》心翫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

姓。《正字通》宋添差通判臨江軍事飽安盈。

《五音集韻》許旣切,音欷。飫也。

古通有韻。《詩·小雅》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叶彼五切,音補。《吳子·治兵篇》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冬則溫廐,夏則凉廡。

【啖】

啖【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敢切《集韻》《韻會》杜覽切《正韻》徒覽切,音淡。《說文》噍啖也。《前漢·王吉傳》吉婦取棗以啖吉。

《荀子·王霸篇》不好循政,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傷國。《註》啖啖,幷吞貌。《玉篇》同噉。《廣韻》同啗。《集韻》同餤嚪。

《廣韻》《集韻》《正韻》徒濫切《韻會》徒紺切,音憺。《廣韻》狂也。

《集韻》噍也。

與淡通。《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徐廣曰:啖,一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啖。

姓。《晉書·載記》啖靑,氐羌名將。

唐啖助,宋啖鱗。

【晶】

晶【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精光也。从三日。《宋之問詩》八月涼風天氣晶。

晶晶,光也。《歐陽詹·秋月賦》晶晶盈盈。

《方岳詩》江樹曉晶晶。《集韻》或作晟。《通雅》古精、晶通。《易林》陽晶隱伏,卽陽精。《讀書通》水精,卽水晶。

【盘】

盤【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十】

十【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八】

八【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娘】

娘【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女良切《集韻》《韻會》尼良切。同孃。少女之號。《唐書·平陽公主傳》高祖女,柴紹妻。高祖起兵,主與紹得數百人以應帝,定京師,號娘子軍。

馬頭娘,蜀女,化爲蠶。見《圖經》。

雪衣娘,鸚鵡名,見《開元遺事》。

雪面娘,馬名。《李肇國史補》八百哥,雪面娘,窣地嬌,銜蟬奴,皆魏王繼笈馬名。

紅姑娘,野果名,見《徐一夔·元故宮記》。

嫵媚娘,唐樂府曲名。

通作孃。後世稱母后曰孃孃。《蘇軾·龍川雜志》仁宗謂劉氏爲大孃孃,楊氏爲小孃孃。

俗稱父曰爺,母曰娘。亦作耶孃。《古樂府》不聞耶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