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飞来动八风

出自:明代·王猷《庐山瀑布》

拼音:[cuò][là,luò,lào][fēi][lái][dòng][bā][fēng,fěng]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谁将白玉结帘栊,挂上香炉第几峰。
雨暗幽崖龙吐沫,云流绝壑浪翻空。
排连直欲倾三峡,错落飞来动八风
一吸灵津清彻骨,冰心时在心壶中。

查看原文

注释

【错落】交错参差:错落有致。
【八风】1.八方之风。 2.八种季候风。 3.指八音。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错】

錯【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䥘《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行。《註》錯刀,王莽錢。《張衡詩》何以贈之金錯刀。

《詩·大雅》簟茀錯衡。《傳》錯衡,文衡也。《史記·趙世家》剪髮文身,錯臂左衽。《註》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靑錯畫其臂。

《玉篇》鑢也。《書·禹貢》錫貢磬錯。《疏》治玉石曰錯。磬有以玉爲之者,磬錯,謂治磬錯也。

《正韻》厲石也。《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爲錯。《傳》錯,石也,可以琢玉。《釋文》錯,厲石也。

《玉篇》雜也。《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傳》錯,雜出。《疏》交錯是閒雜之義,故錯爲雜也。

亂也。《尚書·孔安國序》錯亂磨滅,勿可復知。

《易·繫辭》錯綜其數。《疏》錯謂交錯。《禮·文王世子》禮樂交錯于中。

《祭義》不錯則隨。《註》錯,鴈行也。父黨隨行,兄黨鴈行。《詩·小雅》獻醻交錯。《傳》東西爲交,邪行爲錯。

《集韻》乖也。《增韻》舛也,誤也。《五代史·羅紹威傳》帥魏博牙軍驕恣,盡殺之,由此勢弱,曰:聚六州四十二縣鐵,鑄一个錯不成。《註》借義,喻錯悞也。

《前漢·五行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註》錯,謂牴牾不合也。

《廣韻》厠也,言相閒厠也。

《禮·中庸》辟如四時之錯行。《朱註》錯,猶迭也。

《易·離卦》履錯然。《註》錯然,敬愼之貌。

《馬融·廣成頌》嵎峗錯崔。《註》錯崔,高峻貌。

《山海經》帶山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註》言角有甲錯也。

神名。《後漢·禮儀志》錯斷食巨。《註》逐疫之神也。

姓。《廣韻》宋太宰之後。

人名。《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稾侯錯。《索隱註》漢表作鍇,音揩。

蟲名。《字彙補》莎雞,幽州人謂之蒲錯。

與厝通。《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註》厝、錯古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故切,音措。《集韻》金塗謂之錯。亦姓。本作䥄。

《博雅》藏也。

《楚辭·九章》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註》錯,安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展采錯事。《註》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也。錯,音措。

《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疏》錯,置也。《釋文》錯,音措。《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錯四十餘年不用。《註》錯,置也。

《史記·張儀傳》秦魏之交,可錯矣。《註》錯,停止也。音措。

《後漢·寒朗傳》二人錯愕不能對。《註》錯,七故反。錯憚,猶倉卒也。

《揚子·方言》滅也。周秦曰錯。《註》音酢。

與醋同。《管子·弟子職》置醬錯食。

《集韻》七約切,音碏。物理麤也。

【落】

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爾雅·釋詁》落,始也。

《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韻會》錯落,閒厠貌。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飞】

飛【戌集下】【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动】

動【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㣫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

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八】

八【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