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猛虎后有蛇

出自:明代·孙绪《前有猛虎行》

拼音:[qián][yǒu,yòu][měng][hǔ][hòu][yǒu,yòu][shé,yí]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前有猛虎后有蛇,血吻怒目声呀呀。
狂飙落木山欲裂,山中白骨纷如麻。
宁使蛇有足,莫使虎有翼。
蛇虽添足竟何为,虎如有翼谁堪敌。
山林虎猛亦怕死,终岁不敢入城市。
君不见城中猛虎垂饥涎,吮民膏血不怕天。

查看原文

字义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猛】

猛【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蜢。《說文》健犬也。

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玉篇》健也。《廣韻》勇猛。《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玉篇》嚴也。《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玉篇》惡也,害也。《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姓。《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后】

后【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音後。《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書·仲虺之誥》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禮·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禮·曲禮》天子有后。《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諸侯亦稱后。《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古者君稱臣亦曰后。《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畢命》三后協心。《註》謂周公君畢公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傳》后土,社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與後通。《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義同。

叶後五切,音戸。《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蛇】

蛇【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時遮切,音闍。毒蟲也。《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註》委蛇,泥鰌。

星名。《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註》蛇,武之宿,虛、危之星。《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地名。《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註》卽銜珠之蛇。

姓。《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后,南安人。

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廣韻》弋支切,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徒河切,音駝。《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委蛇之蛇,亦叶音駝。《古音攷》《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字彙補》以遮切,音耶。《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韻會》本作它,湯河切。《說文》它,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託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佩觿》蛇字從也,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