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偎镜轻鸾

出自:清代·郭则沄《解连环》

拼音:[rèn][wēi][jìng][qīng][luán]

平仄:仄平仄平平

乱红无著。
正凭栏万感,饯春池阁。
甚断梦、还驻仙云,认偎镜轻鸾,泪妆低掠。
强醉酥香,奈酒后。
宵寒偏觉。
又疏窗报曙,搅起离肠,一片凄角。
芳心几番评泊。
忆钿花飐影,年时罗幕。
枉费尽、绿赋红吟,待重检愁痕,暗尘飘却。
涴雨柔枝,料不负、东风铃索。
恁流莺、背人寄语,怨春忒薄。

查看原文

注释

【轻鸾】轻飞的鸾鸟。喻仙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认】

認【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玉篇》識認也。《增韻》辨識也。《關尹子·二柱篇》渾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認而已之。《後漢·卓茂傳》時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解與之,他日別得,亡者詣府送還。《元史·王克敬傳》臨事不認眞,豈盡忠之道乎。

錯認,水酒名。見《南宋市肆記》。

《讀書通》與仞通。《前漢·儒林傳》孟喜因不肯仞。

《韻會》與訒通。詳訒字註。

《廣韻》《正韻》而證切《集韻》如證切,仍去聲。義同。

【偎】

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音煨。昵近也。《列子·黃帝篇》不偎不愛,僊聖爲之臣。《字林》偎,仿佛見,不寡也。

《山海經》北海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人。《註》偎亦愛也。

【镜】

鏡【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韻補》叶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岳匠。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轻】

輕【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

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鸾】

鸞【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30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鑾。神鳥也,赤神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色備五采,鳴中五音,出女牀山。《山海經》女牀山有鳥,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見則天下安寧。

《洽聞記》蔡衡曰:多赤色者鳳,多靑色者鸞。《李賀詩》銅鏡立靑鸞。

鸞鈴。《詩·小雅》和鸞雝雝。《毛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左傳·桓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杜註》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聲。《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禮云:在輿則聞鸞和之聲,蓋取諸此。古時鸞輿順動,此鳥飛集車上,雄鳴於前,雌應於後。

鸞刀。《詩·小雅》執其鸞刀。《毛傳》刀有鸞者,言割中節也。《疏》鸞鈴之刀,鸞卽鈴也。刀環有鈴,其聲中節。

作鑾。《古今注》玉輅衡上金雀,若朱鳥也。口銜鈴,鈴謂之鑾。或謂朱鳥鑾也。鸞口銜鈴,故謂之鑾。

鸞鳥,縣名。《後漢·郡國志》屬武威郡,卽今涼州昌松縣北。

叶閭員切,音連。《陸璣羅敷歌》赴曲迅驚鴻,蹈節如集鸞,綺態隨緣變,沈姿無乏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