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鼓填填

出自:隋代·无名氏《享庙乐辞十八首 其七 登歌乐》

拼音:[táo][gǔ][tián,zhèn][tián,zhèn]

平仄:平仄平平

我祠我祖,永惟厥先。
炎农肇圣,灵祉蝉联。
霸图中造,帝业方宣。
道昌基构,抚运承天。
奄家六合,爰光八埏。
尊神致礼,孝思惟缠。
寒来暑反,惕荐在年。
匪敬伊慕,备物不愆。
设虡设业,鼗鼓填填
辟公在位,有容伊虔。
登歌启佾,下管应悬。
厥容无爽,幽明肃然。
诚匝厚地,和达穹玄。
既调风雨,载协山川。
周庭有列,汤孙永延。
教声惟被,迈后光前。

查看原文

注释

【鼗鼓】有柄的小鼓。以木贯之,摇之作声。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亦指鼗鼓之声。
【填填】1.满足貌。 2.稳重貌。 3.形容声音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鼗】

鼗【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徒刀切,音陶。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兩耳還自擊。《廣韻》鼗大者謂之麻,小者謂之料。

小鼓著柄者。《書·益稷》下管鼗鼓。《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鼗,地上之圜丘奏之。靈鼓,靈鼗,澤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鼗,宗廟之中奏之。

《禮·王制》天子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

一作鞀。《釋名》鞀,導也。亦作鞉。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填】

塡【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田。《說文》塞也。从穴,眞聲。亦从土。《博物志》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爲鳥,曰精衞。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塡東海。《白氏六帖》鳥銜木而塡海。

順也。《班固·東都賦》塡流泉而爲沼。

鼓聲。《孟子》塡然鼓之。《楚辭·九歌》雷塡塡兮雨冥冥。

人名。大塡,黃帝師。見《前漢·古今人物表》。

知鄰切,音珍。義同。一曰定也。

《集韻》《韻會》。久也。《詩·大雅》孔塡不寧。《又》倉兄塡兮。

徒偃切,音顫。塡塡,厚重貌。《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塡塡。

徒典切,音飻。盡也,病也。《詩·小雅》哀我塡寡。

陟刃切。同鎭,定也。《前漢·高帝紀》塡國家,吾不如蕭何。《五行志》塡星曰中央季夏土。

堂練切,音電。《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讀爲奠徹。

同寘。《前漢·貢禹傳》武帝時,又多取好女以塡後宮。

同正。《淮南子·兵略訓》不擊塡塡之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