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崇礼让

出自:隋代·无名氏《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

拼音:[dūn,duì][chóng][lǐ][ràng]

平仄:平平仄仄

崇基负海,建国□□。
遗□后嗣,留爱于民。
兴王启霸,世属功臣。
攀龙矫足,高蹈燕秦。
美矣高□,华哉盛族。
馀庆必隆,挺兹岳牧。
无遗两□,有荣五服。
负石沉江,嗽流岩谷。
公之诞嗣,荫□馀荣。
承家主奠,实彼高明。
敦崇礼让,修拭身名。
诗骚散志,风月吟情。
冽□□朝,位隆二国。
吏仰其威,民思其德。
卷舒图史,遨游儒墨。
道□南容,□逾□北。
方城刺举,求瘼帷褰。
衢奔竹马,水涸贪泉。
慈仁孝悌,公亦有焉。
九皋□响,声闻于天。
梁木横□,太山其颓。
哲人萎矣,呜呼哀哉。
悲风满□,愁云□开。
泪将花堕,鸟共声哀。
素车同萃,白马俱来。
挂剑空存,悬□徒在。
□返北城,□旋南海。
芳林欲正,□风无改。
孝子欲养,慈亲不在。

查看原文

注释

【敦崇】1.崇尚。 2.浑厚清峻。 3.结实高大。
【崇礼】1.尊崇礼仪。 2.尊敬而以礼相待。
【礼让】表示礼貌的谦让:互相~ㄧ在人行横道处,机动车应~行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敦】

敦【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五經文字》敦,厚也。《易·臨卦》敦臨吉。《疏》厚也。

《詩·邶風》王事敦我。《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爾雅·釋詁》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註》師古曰:敦,勉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揚子·方言》敦,大也。

姓。《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音堆。《詩·豳風》敦彼獨宿。《傳》敦敦然獨宿也。

《詩·魯頌》敦商之旅。《箋》敦,治也。

《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註》敦,斷也。

《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詩·豳風》有敦瓜苦。《傳》敦,猶專專也。《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釋文》徒丹反。《朱傳》音堆。

《詩·大雅》敦彼行葦。《傳》聚貌。《釋文》徒端反。

《集韻》徒渾切,音屯。《詩·大雅》鋪敦淮濆。《箋》當作屯。《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註》敦與屯同。也。

《類篇》敦煌,郡名。

《集韻》《韻會》丁聊切,音雕。《詩·大雅》敦弓旣堅。《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音彫。《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詩·周頌》敦琢其旅。《疏》敦雕古今字。《朱傳》音堆。

《集韻》都內切,音對。《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註》敦音對。黍稷器。《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云黍稷器也。

《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集韻》大到切,音道。幬,或作敦。覆也。《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註》敦讀曰燾。覆也。

《集韻》杜皓切,音稻。

同。

《集韻》《正韻》杜本切,音盾。《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通作頓。《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註》敦,音頓。《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莊子·列禦》敦杖蹙之。《音義》敦,音頓。司馬云:豎也。

《集韻》主尹切,音準。淳,或作敦。《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註》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者,謂幅廣也。

《集韻》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

《韻補》叶都鈞切。《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叶亭年切。《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崇】

崇【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音漴。《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爾雅·釋詁》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貴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充也。《禮·樂記》復綴以崇。

《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註》謂積而高也。《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註》蘊,積。崇,聚也。

《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終也。《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叶仕莊切,音牀。《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集韻》或作崈。

【礼】

礼【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禮)〔古文〕礼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姓。《左傳》衞大夫禮孔。《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让】

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餘以不肎救趙。

《玉篇》謙也。《類篇》退也。《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書·堯典》允恭克讓。《左傳·文元年》讓,德之基也。

《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疏》應受而推曰讓。《儀禮·聘禮》賔入門皇升堂讓。《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

《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木名。《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註》交讓,木名。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出岷山,在安都縣。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

《讀書通》通作攘。《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漢書》作進攘。

《韻會小補》通作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鄭註》一曰襄尺。《釋文》襄音讓,本作讓。

叶如羊切,音穰。《詩·小雅》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說文》本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