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分引隽髦

出自:明代·邱云霄《早候朝见》

拼音:[xiāng][fēn,fèn][yǐn][jùn,juàn][máo]

平仄:平平仄仄平

朝骑风灯乱,宫鸦拂曙号。
雨随虬漏尽,云傍凤楼高。
钟静开阊阖,香分引隽髦
罗贤勤圣主,短发愧青袍。

查看原文

注释

【香分】犹香钱。
【隽髦】杰出之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香】

香【戌集下】【香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有小麝,其香更奇。

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引】

引【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㧈《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

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

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疏》引,柩車索也。

《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引古作。

【隽】

隽【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字彙補》與雋同。鳥肥也。(雋)《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音吮。《說文》肥肉也。从弓,所以射隹。《前漢·蒯通傳》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註》雋,肥肉也。言其所論甘美而深長也。

《說文》長沙有下雋縣。《前漢·地理志》長沙國下雋縣。《註》莽曰閇雋。

《廣韻》姓也。漢有雋不疑。

《集韻》子兗切,音臇。肥也。

捋遂切,音醉。本作檇。詳木部檇字註。

與儁通。《前漢·禮樂志》進用英雋。《人物志》張良體弱而精彊,爲衆智之雋也。(雋)

【髦】

髦【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說文》髮也。《釋名》髦,冒也。覆冒頭頸也。《詩·鄘風》髧彼兩髦。《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儀禮·旣夕》主人說髦。《註》兒生三月,翦髮爲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爲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左傳·昭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小爾雅》弁髦,太古冠冠而敝者也。

《詩·小雅》烝我髦士。《傳》髦,俊也。《爾雅·釋言》髦,選也。《疏》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也。

馬鬣。《儀禮·旣夕》馬不齊髦。《註》齊翦也。《禮·曲禮》乗髦馬。《疏》不鬄落鬃鬣。

《正字通》牛長髦者爲髦牛。《史記·西南夷傳》取其筰馬,僮,髦牛。

丘名。《釋名》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

《揚子·方言》螳蜋謂之髦。

《集韻》迷浮切,音謀。《詩·小雅》如蠻如髦。《箋》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八國從焉。《疏》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彼髳此髦,音義同也。《釋文》髦,舊音毛。尋毛鄭之意,當與尚書同,音莫侯反。《集韻》本作。或作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