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泽东泄

出自:宋代·苏轼《散策至湖上民家》

拼音:[qí,jī][lüè][yuē][liáng][cháng][xī][lù][yuán][zé,shì][dōng][xiè,yì]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
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
山有二石楼。
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
)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道华亦尝啖一枣,(唐永乐道士侯道华,窃食邓天师药仙去。
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独得之。
予在岐下,亦尝得食一枚。
)契虚正欲仇三彭。
(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仙府。
真人问曰:汝绝三彭之仇乎。契虚不能答。
)铁桥石柱连空横,(山有铁桥石柱,人罕至者。
)杖藜欲趁飞猱轻。
云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哑虎巡山。
)斗坛画出铜龙狞。
(冲虚观后有朱真人朝斗坛,近于坛上获铜龙六、铜鱼一。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仿佛离骚经。
负书従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
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
(唐有梦书《新宫铭》者,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泽东泄,新宫宏宏,崇轩?献?献。
又有蔡少霞者,梦人遣书碑,略曰,公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躅空仰涂,绮辂轮囷。
其末题云,五云书阁吏蔡少霞书。
)还须略报老同叔,赢粮万里寻初平。
(子由一字同叔。

查看原文

注释

【良常】山名。在今江苏省句容县。原为句曲山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一年登句曲山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也。"于是改称句曲山北陲为良常山。见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十一。
【麓原】山前侵蚀平原。一种起伏不大而宽阔缓斜的基岩,位于干旱区或半干旱区中较陡坡的山脚下,通常表面盖着一层薄的砾砂冲积层,是一个侵蚀面,和沉积性的山麓冲积平原不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略】

略【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音掠。《說文》經略土地。《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博雅》略,治也。

《廣韻》謀略。《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註》上中下三計。

《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書·禹貢》嵎夷旣略。《傳》用功少曰略。《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博雅》要也。《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註》略,約要也。

不詳也。《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註》略,猶殺也。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道也。《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註》略,道也。

《博雅》取也。《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註》略,取也。《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揚子·方言》求也。

灋也。

《博雅》行也。《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註》略,總攝巡行之名。

《宣十一年》略基趾。《註》趾,城足。略,行也。

界也。《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註》略,界也。

《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路也。《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傳》略,路也。

犯也。《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註》略,犯也。則法也。

利也。《詩·周頌》有略其耜。《傳》略,利也。

《正字通》書篇名。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姓。《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奪也。與掠同。《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註》略,奪也。《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

《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渠略,蟲名。《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釋文》略,本或作。

【曰】

曰【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說文》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註》徐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氣出也。《玉篇》語端也。《廣韻》於也,之也。《增韻》謂也,稱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按《古文尙書》曰若作粵若,曰放勳作曰,蓋訓爲語端者與粵通,訓爲詞者則如字耳。

【良】

良【未集下】【艮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音梁。《說文》善也。《廣韻》賢也。《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註》元,大。良,善也。

《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朱註》良,易直也。

《爾雅·釋詁》良,首也。

《博雅》良,長也。

《正韻》器工曰良。《禮·月令》陶器必良。《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註》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博雅》良,牢,也。

深也。《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註》良,猶深也。

良人,夫也。《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註》婦人稱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夫稱婦亦曰良人。《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良久,頗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病愈曰良愈。

能也。《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左傳·莊十六年》良月。《註》十月也。

《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註》良綏,君綏也。

《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註》墓也。

《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王良,星名。

大良造,秦官名。

地名。《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註》下邳有良城縣。

山名。《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草名。《博雅》黃良,大黃也。

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韻會》里養切,音兩。《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註》方良,罔兩也。《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正字通》音亮。《古詩》良無盤石固。《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麓】

麓【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原】

原【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

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

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泽】

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㚖《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

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

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

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

香澤。《梁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

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

《集韻》《正韻》施隻切,音適。與釋同。《詩·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爲醳。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泄】

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水名。《說文》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水經》泄水,出博安縣,北過芍陂,西北入于淮。《註》博安縣,地理志之博鄕縣也。

散也。《詩·大雅》俾民憂泄。《傳》泄,去也。《箋》猶出也,發也。

泄泄,舒徐貌。《詩·邶風》泄泄其羽。《傳》飛而鼓其翼,泄泄然也。

衆也。《詩·魏風》桑者泄泄兮。《傳》泄泄,多人之貌。

《爾雅·釋訓》憲憲泄泄,制法則也。《李巡曰》皆黨惡爲制法則也。

《詩·大雅》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孟子》泄泄猶沓沓也。《註》怠緩悅從之貌。

《廣韻》《集韻》私列切《正韻》先結切,音薛。與渫同。除去也。詳渫字註。

漏也。《管子·君臣下篇》古言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揚子·方言》歇也。楚揚謂之歇。

發越也。《禮·月令》季春之月,陽氣發泄。

雜也。《後漢·杜詩傳》頗泄用之。

嫚也。與渫同。《荀子·榮辱篇》憍泄者,人之殃也。

與洩同。

姓魯泄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