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曲泥翻金络索

出自:清代·杨圻《惆怅词八首选六 其二》

拼音:[gù][qū,qǔ][ní,nì][fān][jīn][luò,lào][suǒ]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狂名虚并艳名豪,从此人间话薛涛。
顾曲泥翻金络索,疗愁亲酌绿葡萄。
九华语罢鸡香进,七步吟成羯鼓高。
今日征西车马里,收将钿盒出弓刀。

查看原文

注释

【顾曲】《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顾。""后遂以"顾曲"为欣赏音乐﹑戏曲之典。顾曲(-qǔ) : 《三国志·吴·周瑜传》说:周瑜精通音乐,听到乐曲有误,必定会顾问关心。后因称欣赏音乐、戏曲为“顾曲”。
【金络】1.即金络头。 2.借指良马。 3.借指骑马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顾】

顧【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曲】

曲【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䱡。《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

《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

《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

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

《集韻》顆羽切,音踽。地名。《史記·曹相國世家》軍於曲遇。

《陳丞相世家》更以陳平爲曲逆侯。

《韻補》叶區聿切。《劉植·魯都賦》巖險迴隔,峻巘隱曲。猛獸深潛,介禽匿。

【泥】

泥【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䛏。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泥中,衞邑也。《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紫泥,以封璽書者。《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靑泥,水名。《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渤泥,佛泥,俱國名。《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音禰。泥泥,露濃貌。《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柔澤貌。《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

《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尼去聲。滯也。《論語》致遠恐泥。

《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亭名。《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與涅同。《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翻】

翻【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通作反。

《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络】

絡【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音洛。《說文》絮也。一曰麻未漚也。《急就篇註》絡卽今之生䌤也。一曰今之綿紬是也。

《史記·扁鵲傳》中經維絡。《註》十二經脈,十二絡脈。

《前漢·揚雄傳》緜絡天地。《註》謂包絡之也。

《楚辭·招䰟》鄭綿絡些。《註》絡,縛也。

《班固·西都賦》籠山絡野。《註》絡,繞也。

《班固·東都賦》衍地絡。《註》絡,網也。

《揚子·方言》繘或謂之絡。

《揚子·方言》絡謂之格。《註》所以轉篗車也。《廣韻》又姓。

《集韻》克各切,音恪。義同。

《韻補》叶魯故切。《楚辭·招䰟》秦篝齊纓,鄭綿絡些。

【索】

索【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糸。《韻會》隷作索。《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詩·豳風》宵爾索綯。

《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釋文》懼也。

《書·牧誓》惟家之索。《傳》索。盡也。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註》索,廋也。

《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索,散也。

《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地名。《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求也。《禮·曲禮》大夫以索牛。《註》索,求得而用之。

《集韻》蘇故切,音素。《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