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阁俯崔嵬

出自:明代·黄仲昭《登九仙观舒啸台》

拼音:[diàn][gé][fǔ][cuī][wéi]

平仄:仄平仄平平

榛莽新芟辟,天然数仞台。
烟云连睥睨,殿阁俯崔嵬
远岫横江断,寒潮到郭回。
登临一舒啸,天地旅怀开。

查看原文

注释

【殿阁】1.殿堂楼阁。 2.宋代大学士皆带殿阁衔﹐以崇其资望﹐如集贤殿﹑右文殿之类。明清两代﹐大学士为内阁长官﹐仍以殿阁名入衔﹐如明之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清之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等。故宰执又通称为"殿阁"。
【崔嵬】1.有石的土山:陟彼崔嵬。 2.高耸的样子:冠切云之崔嵬|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3.崔嵬(1912-1979)。电影演员、导演。山东诸城人。1930年入山东实验剧院学习编剧。后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南文化局局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主演影片《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并导演《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殿】

殿【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堂高大者。《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載。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摯虞·決疑要註》其制有陛,右墄左平。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爲階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皆名爲殿,不必宮中。《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註》殿,丞相所坐屋也。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重殿。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前漢·佞幸傳》重殿洞門,皆言其僭。

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師古·漢書註》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飛行殿,輦名。《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雲雷宮。

殿下,次於陛下之稱。《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音唸。軍前曰啓,後曰殿。《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爲謀主。

軍敗後奔曰殿。《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見《史記·絳侯世家註》。

《前漢·宣帝紀》丞相御史課殿最之閒。《註》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爲最,五爲中,九爲殿。

鎭也,定也。《詩·小雅》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鎭也。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爾雅·釋訓》殿㕧,呻也。《註》呻吟之聲。《詩·小雅》民之方殿屎。《說文》作唸。《集韻》或作〈。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殿㕧的㕧字原从口从屎作。殿㕧或作殿屎。

【阁】

閣【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博雅》閣載也。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食閣,木板爲之,所以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

《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俯】

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崔】

崔【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昨回切《集韻》《韻會》徂回切《正韻》遵綏切,音摧。《說文》高大也。《廣韻》崔嵬也。《詩·齊風》南山崔崔。《註》高大貌。《何晏·景福殿賦》高甍崔嵬。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回切,音催。齊邑名。濟南東朝陽縣有崔城。

姓。《廣韻》齊丁公之子,食采於崔,因以爲氏。《集韻》或作㠑磪崒隹。

【嵬】

嵬【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烏回切《韻會》魚回切《正韻》五回切,音巍。《說文》高不平也。从山,諧鬼平聲。《爾雅·釋山》石戴土謂之崔嵬。《註》石山上有土者。《詩·周南》陟彼崔嵬。

高大貌。《班固·西都賦》增盤崔嵬。

《廣韻》《正韻》五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嵬,山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嵳峩㠑嵬。《集韻》或作峞。通作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