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山山曲曲

出自:近现代·袁嘉谷《还乡吟 其九》

拼音:[yí][shān][shān][qū,qǔ][qū,qǔ]

平仄:平平平平平

亭午日虐我,逃避青松间。
青松何飒飒,泉水何潺潺。
野老发丛白,云重笠头偏。
问君几甲子,老矣犹童颜。
右手屈左指,含笑一一言。
十三打豺狗,十四捉飞猿。
十五好任侠,颇杀负心人。
地震历三次,大水家树巅。
独漉复独漉,岁岁悲迁延。
移山山曲曲,詈天天圆圆。
但知我生日,属虎岁在寅。
敢劳子大夫,告我几何年。
嗟嗟尘网外,不信有葛天。
葛天民尚在,酌君以流泉。

查看原文

注释

【移山】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山曲】山势弯曲隐蔽处。
【曲曲】1.弯曲。 2.宛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移】

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說文》一曰禾名。

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

《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

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

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

《集韻》敞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鶴弭翼而屛移。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曲】

曲【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䱡。《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

《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

《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

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

《集韻》顆羽切,音踽。地名。《史記·曹相國世家》軍於曲遇。

《陳丞相世家》更以陳平爲曲逆侯。

《韻補》叶區聿切。《劉植·魯都賦》巖險迴隔,峻巘隱曲。猛獸深潛,介禽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