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长在、桥东老圃

出自:近现代·单人耘《祝英台近 梦刘桥叟》

拼音:[chūn][cháng,zhǎng][zài][qiáo][dōng][lǎo][pǔ]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暗风吹,深巷雨。
幽梦绕晴渚。
一水清莹,照见须眉妩。
年年杏蕾凝红,蒲芽抽绿,春长在、桥东老圃
裳沾絮,草篓芒履依然,篱边又相语。
手把耘锄,教换苗间步。
醒来更觉情酣,柳丝千缕,萦回处、烟帆两浦。

查看原文

注释

【东老】指宋沈思。思隐于浙江省东林山,自号"东老"。
【老圃】1.有经验的菜农。 2.指有经验的花农。 3.古旧的园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春】

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桥】

橋【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

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陽橋。《春秋》魯地。

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直轅車也。

《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

《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圃】

圃【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博古切《集韻》彼五切,音補。《說文》種菜曰圃。《周禮·天官·大宰》九職,二曰園圃,毓草木。《註》樹果蓏曰圃,園其樊也。

《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疏》場圃連言同地耳。春夏爲圃,秋冬爲場也。

《地官·閭師》任圃,以樹事責草木。《註》任,使也。園圃毓草木,故還使貢草木也。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澤藪曰圃田。《註》圃田在中牟。《後漢·郡國志》中牟縣有圃田澤。○按圃田,卽詩所謂甫草是也,在周東都畿內,後爲鄭地。

藉圃,蒲圃,地名。《左傳·哀十七年》衞侯爲虎,幄于藉圃。

《襄四年》季孫樹六檟于蒲圃東門之外。

《何晏·景福殿賦》建以永寧安昌臨圃。《註》皆殿名也。

縣圃,山名。《楚辭·天問》崑崙縣圃,其尻安在。

《揚雄·甘泉賦》配帝居之縣圃兮,象太乙之威神。《註》縣圃在崑崙山,天帝所居。亦作圃之前,猶驂八駿。

《唐韻》《集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