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言防帝畿

出自:清代·林旭《北行杂诗 其四》

拼音:[jiē][yán][fáng][dì][jī]

平仄:平平平仄平

客店骡马滚,公徒何振振。
皆言防帝畿,那复愁行人。

查看原文

注释

【帝畿】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皆】

皆【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防】

防【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說文》隄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註》防,隄也。《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註》防爲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玉篇》備也。《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玉篇》禁也。《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註》防,禁放溢也。

《爾雅·釋宮》容謂之防。《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註》淸防,屛風也。

風》防有鵲巢。《傳》防,邑也。

魯地名。《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

《隱十年》取防。《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防風氏,國名。《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姓。《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與房同。《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註》孟康曰:本房子國。

《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

《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說文》或作。《玉篇》或作坊。《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註》坊,同防。

《集韻》分房切,音方。《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傳》防,比也。《箋》猶當也。《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集韻》通作方。《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史記》作什方。

《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坊去聲。《廣韻》守禦也。《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集韻》隄也。亦同坊。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畿】

畿【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說文》天子千里地,以遠近言之,則曰畿。《詩·周頌》邦畿千里。《傳》畿,疆也。《周禮·地官·小司徒》九畿。《疏》王畿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衞要內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里。《正字通》古者王國千里曰王畿。自是以往,每五百里爲一畿,通天下爲九畿,故因之約方千里爲一畿。

門內曰畿。《詩·衞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傳》畿,門內也。

限也。《增韻》門限也。《韓愈詩》白石爲門畿。

或作圻。《左傳·襄二十五年》天子之地一圻。《註》封圻也。當作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