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酣歌耳

出自:清代·杨芳灿《烛影摇红》

拼音:[sì][yì][hān][gē][ěr]

平仄:仄仄平平仄

且食蛤蜊,那知奴价高于婢。
裸衣亭上大声呼,何与痴人事。
年少疏狂意气。
叹此日、消磨尽矣。
风沙裘剑,莽莽天涯,竟无知己。
仰屋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
不如鱼鸟见流连,肆意酣歌耳
客舍西风又起。
忆故国、莼鲈正美。
几时归去,一棹飘然,五湖烟水。

查看原文

注释

【肆意】放纵,毫无顾忌:肆意妄为|肆意行暴。
【酣歌】1.沉湎于饮酒歌舞。 2.尽兴高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肆】

肆【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四。《說文》極陳也。《爾雅·釋言》肆,力也。《疏》極力也。《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註》肆,極也。《周語》藪澤肆旣。《註》肆,極也。旣,盡也。

《玉篇》放也,恣也。《易·繫辭》其事肆而隱。《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註》肆,展放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註》肆,猶放恣也。

遂也。《書·舜典》肆類于上帝。《傳》肆,遂也。

次也。《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疏》謂止舍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卽肆也。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陳也,列也。《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肆,陳也。《詩·大雅》肆筵設席。《註》肆者,陳設之意。

《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註》肆,謂陳物處。《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註》師古曰:肆,列也。

《韻會》旣暴尸也。《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爾雅·釋詁》肆,故也。《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又》肆,今也。《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傳》肆,故也。《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傳》肆,故今也。

《博雅》伸也。《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註》肆,申也。

《小爾雅》餘也。

緩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緩也。◎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穀梁傳註:肆,失也。三傳異義。

《玉篇》量也。

大也。《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長也。《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傳》肆,長也。

弃也。《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也。《註》服虔曰:肆,弃也。

《小爾雅》突也。《詩·大雅》是伐是肆。《傳》肆,疾也。《箋》肆犯突也。《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註》肆,暫往而退也。

《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註》肆,列也。縣鍾十六爲一肆。二肆,三十六枚。

官名。《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姓。《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祭名。《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集韻》息七切,音悉。放也。

《韻會》羊至切。與肄同。《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註》肆,讀爲肄。肄,餘也。《釋文》肆,音肄。

音陔。《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註》肆夏,當爲陔夏。《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集韻》他歷切,音逖。解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釋文》肆,敕歷切。《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士喪禮曰:肆解去蹄。《贾疏》羞,進也。肆,解也。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釋文》肆,他歷切。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酣】

酣【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邯。《說文》酒樂也。《徐曰》飮洽也。《玉篇》樂酒也,不醉也。《書·伊訓》酣歌于室。《傳》樂酒曰酣。《戰國策》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爲魯連壽。《韻會》俗作呼甘切者,非。

《集韻》呼紺切,音顑。飮酒未旣也。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