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讨逆、奇篇手削

出自:清代·王时翔《西江月慢二首 其一》

拼音:[yù][tǎo][nì][qí,jī][piān][shǒu][xiāo,xuē]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轻丝细缕,风剪剪、翠烟低掠。
拟是玉川生,依稀犹在,月团亲瀹。
傍午窗、七椀浇喉,渴尘空净,未消芒角。
漫搅来、清夜无眠,灵府欠扃钥。
恨桂底、虾蟆凭碧落。
寓讨逆、奇篇手削
天瞎终然难救护,竟惨撄锋锷。
算不似、别墅闲身,枯枝活火,守茶炉脚。
尽日里、长抱添丁花下著。

查看原文

注释

【讨逆】讨伐叛逆。
【奇篇】奇特的文章。如:奇篇秘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寓】

寓【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音遇。《說文》寄也。《禮·曲禮》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

《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註》謂失地之君,寄寓其國也。

居也。《孟子》無寓人於我室。《左傳·成二年》韓厥曰:請寓乗。

屬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君憑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

托也。《史記·莊周傳》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鳥名,如䑕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禦兵,見《山海經》。

《爾雅·釋獸》有寓屬。《註》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故曰寓。

《正韻》牛居切,音魚。義同。《集韻》或作庽。

【讨】

討【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他皓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皓切,叨上聲。《說文》治也。从言从寸。《徐曰》寸,法也。奉辭伐罪,故从言。會意。《書·臯陶謨》天討有罪。《疏》討治有罪,使之絕惡。《左傳·宣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註》討,治也。

《廣韻》誅也。《類篇》殺也。《正韻》訶也。

除也。《公羊傳·隱四年》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註》討者,除也。

《玉篇》去也。《禮·禮器》君子之于禮也,有順而討也。《疏》順序而稍去之也。

《類篇》求也。《韻》探也。《正韻》尋也。《論語》世叔討論之。《註》討,尋究也。《後漢·王充傳》討摘物情。《三國志·袁紹與公孫瓚書》尋討禍源。

雜也。《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討,雜也。畫雜羽之文于伐。

官名。《舊唐書·職官志》貞元末,置招討使。《金史·百官志》招討司使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叶他口切,偸上聲。《焦氏·易林》三絲綰弩,無益于輔。城弱不守,郭君受討。

【逆】

逆【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凝入聲。《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書·大禹謨》從逆凶。《註》言悖善從惡也。

《太甲》有言逆于汝心。《註》人以言拂逆也。

《廣韻》亂也。《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說文》迎也。《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書·呂》爾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論語》不逆詐。《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奏事上書曰逆。《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受也。《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註》逆猶受也。《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註》逆受而鉤考之。

河名。《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曲逆,地名。《史記·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叶宜脚切,音虐。《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叶音霍。

【奇】

奇【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琦。異也。《莊子·北遊篇》萬物一也。臭腐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仙經》人有三奇,精,氣,神也。

祕也。《史記·平傳》平凡六出奇計,其奇祕世莫得聞。

姓。

天神名。《淮南子·地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

四凶之一。《史記·五帝紀》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奇。《註》窮奇,卽共工氏。

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窮奇犀。《註》狀如牛,蝟毛,音如嘷狗,食人。

江神謂之奇相。《江記》帝女也。卒爲江神。

與琦通。

《廣韻》《集韻》《韻會》閏。

隻也。《禮·投壷》一算爲奇。

餘夫也。《韓非子·十過篇》遺有奇人者,使治城郭。

數奇,不偶也。《史記·李廣傳》大將軍隂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奇,毋令獨當單于。

奇。

奇車,奇邪不正之車。《禮·曲禮》國君不乗奇車。

奇衺,詭異也。《周禮·地官》比長有辠,奇衺則相及。

《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與倚通。依倚也。《前漢·鄒陽傳》輪囷離奇。

《字彙補》倚蠏切。同矮,短人也。《後漢·五行志》童謠,見一奇人,言欲上天。

叶古禾切,音戈。《宋玉·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說文》从大从可。別作①。俗作竒,非。①字从大从司。

【篇】

篇【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成章也。《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竹名。《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山名。《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姓。《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手】

手【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首。《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師古註》及掌謂之手。《易·說卦》艮爲手。《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禮·玉藻》手容恭。

以手執器亦曰手。《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註》言手擊之。

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叶賞呂切,音黍。《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叶矧視切,音矢。《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說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削】

削【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息約切《集韻》思約切,相入聲。《說文》鞞也。从刀,肖聲。一曰析也。《徐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

《玉篇》刻治也。《增韻》刮削也。《詩·大雅》削屢馮馮。《註》牆成而削治重復也。

小侵也。《書·君》無倚法以削。

弱也。《孟子》魯之削也滋甚。

奪除也。《禮·王制》君削以地。

器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爲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註》今之書刀。《疏》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

《集韻》仙妙切《正韻》蘇弔切,。

《集韻》《韻會》《正韻》,通作稍。

《集韻》七削切,音峭。削格,所以施羅綱也。

叶息七切,音悉。《蘇軾·榧子詩》爲君倚几,滑淨不容削。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