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戛戛摇秋

出自:清代·邹韬《高阳台·补幽贞馆图题词》

拼音:[láng][gān][jiá][jiá][yáo][qiū]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院閟苔香,帘筛月细,琼窗閒煞银钩。
冰洗禅心,琅玕戛戛摇秋
三生题遍相思子,荡柔怀、倦倚薰篝。
怨灵修。
薄命如侬,孤负情幽。
鸾笺擘玉亲题字,奈搜肠刻骨,总是离愁。
小劫华鬘,春风冷落红楼。
湘兰老去痴魂在,寄天涯、写尽绸缪。
恨悠悠。
仙侣文箫,缥缈瀛洲。

查看原文

注释

【琅玕】〈书〉像珠子的美石。
【戛戛】〈书〉1.形容困难:~乎难哉! 2.形容独创:~独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琅】

琅【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郎。《說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廣韻》琅玕,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云天竺出琅玕。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倉琅,宮門縮首銅鐶。《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琅當,長鏁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瑯)《廣韻》俗琅字。

【玕】

玕【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干。《說文》琅玕也。《廣韻》美石,次玉。《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註》琅玕,狀如珠也。

樹名。《韻會》崑崙山有琅玕樹。《本草綱目》流離之類有五色,火劑瑞也。以靑者入藥。

《韻補》叶經天切,音堅。《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環叶音懸。

【戛】

戛【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古黠切《集韻》《韻會》《正韻》訖黠切,音拮。《說文》戟也。

曰:長矛也。《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戛。《註》戈短,故立車上。矛長,故靡迤邪柱也。

轢之也。《書·益稷》戛擊鳴球。

齟齬貌。《韓愈·答李翊書》戛戛乎其難哉。

《集韻》丘八切,音劼。《爾雅·釋言》禮也。《註》謂常禮。《疏》戛,常也,故郭云常禮。《書·康誥》不率大戛。《正義》戛猶楷也,言爲楷模之常。

與秸稭通。《前漢·地理志》三百里戛服。《書·禹貢》作秸服。

【摇】

搖【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其豐殺之節也。

《爾雅·釋詁》作也。《前漢·禮樂志》將搖舉,誰與期。《註》言當奮搖高舉,不可與期也。

招搖,星名。《禮·曲禮》招搖在上。《疏》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第七搖光,則招搖也。《前漢·司馬相如·大人賦》部署眾神於搖光。《註》張揖曰:搖光,北斗杓頭第一星。◎按禮疏,合二星爲一。與漢書註互異。

扶搖,暴風也。《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註》風自下而上。

步搖,首飾也。《詩·鄘風》副笄六珈。《疏》步搖,副之遺象。《前漢·江充傳》冠禪纚步搖。《註》冠禪纚,故行步則搖,纚卽今方目紗也。一作①。《周禮·天官·追師註》副以覆首,若今步①。《釋文》①本作搖。

消搖,翱翔貌。與逍遙同。《禮·檀弓》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

須搖,猶須臾也。《前漢·禮樂志》神奄留臨須搖。

姓。《前漢·功臣表》海陽齊信侯搖毋餘。

《唐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後主·關山月詩》城危接暈高,潤風連影搖。寒光帶岫移,冷色含山峭。䍃从肉,非从爪。亦作㨱。別見後十一畫。①字作下繇。肉作月。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