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斗月支胡

出自:宋代·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拼音:[bù,fǒu][dǒu,dòu][yuè][zhī][hú]

平仄:仄仄仄平平

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
君看赵魏老,乃为滕大夫。
浮云无根蒂,黄潦能须臾。
知经几成败,得见真贤愚。
羽旄照城阙,谈笑安边隅。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诸郎更何事,折箠鞭其雏。
吾知邓平叔,不斗月支胡

查看原文

注释

【月支】1.射帖名。一种箭靶。又名素支。 2.古代用地支纪月﹐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月支﹐指该月所值之支。 3.见"月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月】

月【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支】

支【卯集下】【支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巵。《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

《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註》支子,庶昆弟也。

《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註》支,拄也。

《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註》支,猶計也。

《玉篇》支離自異。《類篇》一曰分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註》支離,分散也。

《玉篇》載充也。

《韻會》十二支,辰名。《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見隂陽書。

國名。《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註》馬云:析支在河關西。《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註》焉支山,在丹州。

荔支,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姓。《莊子·列禦》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趙錄》司空支雄。

與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四支,猶人手足。

與枝通。《詩·衞風》芄蘭之支。《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與梔通。《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集韻》翹移切,音衹。令支,縣名。《齊語》刜令支。《註》今爲縣在遼西。

《集韻》支義切,音寘。《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

【胡】

胡【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

《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遐遠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註》胡,猶遐也,遠也。

懸蠶簿橫也。《揚子·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註》䌞,懸蠶簿橫也。

粉名。《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餅名。《釋名》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胡蝶,蟲名。《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曰胡。

《正字通》菰米曰彫胡。《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註》彫胡,菰米也。

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鳥名。《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水名。《爾雅·釋水》胡蘇。《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丘名。《爾雅·釋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禮器。與瑚同。《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縣名。《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書名。《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註》黃帝臣。

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姓。《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

複姓。《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集韻》洪孤切,音。戈戟內柄處。

胡故切,音護。頸也。《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