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季常之为余杀也

出自:宋代·苏轼《岐亭五首(并叙)》

拼音:[kǒng][jì][cháng][zhī][wéi,wèi][yú][shā][yě]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季常自尔不复杀,而岐亭之人多化之,有不食肉者。 其后数往见之,往必作诗,诗必以前韵。 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従百余日也。 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独至九江。 乃复用前韵,通为五篇以赠之。 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 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 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 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 抚掌动邻里,绕村捉鹅鸭。 房栊锵器声,蔬果照巾羃。 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 须臾我径醉,坐睡落巾帻。 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 黄州岂云远,但恐朋友缺。 我当安所主,君亦无此客。 朝来静庵中,惟见峰峦集。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烝壶似烝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羃。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烝豚,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君家蜂作窠,岁岁添漆汁。 我身牛穿鼻,卷舌聊自湿。 二年三过君,此行真得得。 爱君似剧孟,扣门知缓急。 家有红颊儿,能唱绿头鸭。 行当隔帘见,花雾轻羃羃。 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 仍须烦素手,自点叶家白。 乐哉无一事,十年不蓄帻。 闭门弄添丁,哇笑杂呱泣。 西方正苦战,谁补将帅缺。 披图见八阵,合散更主客。 不须亲戎行,坐论教君集。 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推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查看原文

字义

【恐】

恐【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說文》懼也。从心巩聲。《徐曰》恐,猶兇也。《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註》恐,所以懼惡也。《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

惶恐,灘名。《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

《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今省作卂。俗从几,誤。

【季】

季【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居悸切,音記。《說文》少稱也。《玉篇》稚也。《左傳·文十八年》髙辛氏有才子八人,以伯仲叔季爲序。

物之稚者亦曰季。《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疏》服與耜宜用穉材,尚柔忍也。

細也,小稱也。《管子·乗馬篇》季絹三十三。

《儀禮·特牲饋食》掛於季指。《註》季指,小指也。

《廣韻》末也,凡四時之末月曰季月。末世曰季世。《左傳·昭三年》叔向問晏子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亦季世也。

姓。魯大夫季友,漢季布。《說文》从子从稚省,稚亦聲。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余】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杀】

殺【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煞。《說文》戮也。《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五曰殺。《疏》太宰有誅無殺。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

《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

《爾雅·釋詁》殺,克也。《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獲也。《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殺,獲也。

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殺。

忘也。《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註》李軌云:殺,猶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營生爲殺生。

薙草曰殺。《禮·月令》利以殺草。

霜殺物曰殺。《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

以火炙簡爲殺靑。《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亦爲汗靑,義見《劉向·別錄》。

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註》殺矢,言中則死。

《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刷也。《釋名》摩挲猶抹殺。

《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散貌。《史記·倉公傳》望之殺然黃。《註》徐廣曰:殺,蘇葛反。正義曰:蘇亥反。

掃滅之也。《前漢·谷永傳》未殺災異。

騷殺,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飛流蘇之騷殺。

《集韻》私列切,音薛。與,旋行貌。《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向崔本作弊殺。

《廣韻》《集韻》《韻會》所界切,音鎩。降也,減削也。《周禮·秋官·象胥》國新殺禮,凶荒殺禮。《禮·大傳》五世而緦殺同姓也。

《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正韻》所賣切,音曬。義同。

毛羽敝曰殺。《詩·豳風·予羽譙譙傳》譙譙,殺也。

《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劑。《註》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噍殺,音也。《禮·樂記》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註》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

剪縫也。《論語》非帷裳,必殺之。亦作。

韜屍之具,上曰質,下曰殺。《儀禮·士喪禮》䞓殺,掩足。

疾也。《白居易·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自註》殺,去聲。《正字通》今樂府家有元殺、旁殺之別,元人傳奇《白鶴子》一殺、二殺卽其遺聲也。俗讀生殺之殺,非。《集韻》或作閷煞。

《集韻》《韻會》所例切,音㡜。亦降也。

《集韻》式吏切,音試。同弑。《前漢·高帝紀》項羽放殺其主。《註》殺,當作弑。

《班固·西都賦》掎僄狡,㧖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註》殺,亦叶式吏切。

叶色櫛切,音瑟。《梁肅·兵箴》傳美干戈,易載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殺。

叶式列切,音設。《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御冬,脅汗衫以當熱。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殺,一作。

【也】

也【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姓。明也伯先。

《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正韻》養里切,同迤。

《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相关诗句
何従得 破屋无遮25 君家大如掌 醉倒猪与鸭 西邻推瓮盎 禁网日夜急 几思压茅柴 一醉岂易得 我如更拣择 饮酒但饮湿 三年黄州城 甜酒如蜜汁 酸酒如齑汤 坐论教君集 不须亲戎行 合散更主客 披图见八阵 谁补将帅缺 西方正苦战 哇笑杂呱泣 闭门弄添丁 十年不蓄帻 乐哉无一事 自点叶家白 仍须烦素手 亲拆官泥赤 为我取黄封 花雾轻2525 行当隔帘见 能唱绿头鸭 家有红颊儿 扣门知缓急 爱君似剧孟 此行真得得 二年三过君 卷舌聊自湿 我身牛穿鼻 岁岁添漆汁 君家蜂作窠 严诗编杜集 君无废此篇 百岁真过客 一年如一梦 护此一蚁缺 先生万金璧 未死神已泣 武子虽豪华 衰发得满帻 卢公信寒陋 中有人乳白 琉璃载烝豚 每食刀几赤 不见王武子 髡然发其25 坐客皆忍笑 烝壶似烝鸭 不见卢怀慎 相劝此最急 相逢未寒温 过分我何得 刳肠彼交病 开口吐微湿 又哀网中鱼 闭口护残汁 我哀篮中蛤 惟见峰峦集 朝来静庵中 君亦无此客 我当安所主 但恐朋友缺 黄州岂云远 唧唧铜瓶泣 醒时夜向阑 坐睡落巾帻 须臾我径醉 磨刀削熊白 洗盏酌鹅黄 初见新芽赤 久闻蒌蒿美 蔬果照巾25 房栊锵器声 绕村捉鹅鸭 抚掌动邻里 呼酒意颇急 知我犯寒来 啸歌方自得 下有隐君子 近舍烟火湿 远林草木暗 东风融雪汁 昨日云阴重 通为五篇以赠之 乃复用前韵 而季常独至九江 送者皆止慈湖 自江淮徂洛 余量移汝州 七年四月 盖相従百余日也 而季常七来见余 三往见季常 凡余在黄四年 诗必以前韵 往必作诗 其后数往见之 有不食肉者 而岐亭之人多化之 季常自尔不复杀 为杀戒以遗季常 则以前韵作诗 恐季常之为余杀也 余久不杀 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复往见之 明年正月 赋诗一篇而去 为留五日 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 有白马青盖来迎者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 余始谪黄州 元丰三年正月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