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登阁聊怡颜

出自:宋代·杨杰《五云叟琴阁》

拼音:[bào][qín][dēng][gé][liáo][yí][yán]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朝望五云山,暮望五云山。
望之欲去未得去,抱琴登阁聊怡颜
琴声喷潺湲,意在山之泉。
琴声险欲绝,意在山之巅。
五云之山不须到,劝君但作五云操。

查看原文

注释

【怡颜】1.和悦的容颜。 2.使容颜喜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抱】

抱【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浩切《集韻》《韻會》簿晧切《正韻》蒲晧切,袍上聲。懷也。《說文》袌,俗作抱。《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千仞,大連抱。夸條直暢,實葉葰楙。《註》楙音茆。

《廣韻》持也。《增韻》挾也。

《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音暴。與袌菢同。◎按《說文》捊,步侯切,或从包作抱,徐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懷袌字,非是。廣韻,集韻去聲止有袌菢,而無抱。《正字通》云:懷袌之袌亦作抱,轉爲去聲,卽懷抱之義。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讀从去聲亦可,義與上聲同。《書·召誥》保抱攜持厥婦子。《詩·大雅》亦旣抱子。《禮·儒行》抱義而處。《儀禮士》相見禮》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

氣向日也。《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抱珥蜺。《註》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

《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與掊捊同。引取也。

《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抛通。棄也,擲也。《史記·三代世表》姜嫄生后稷,抱之山中。《皮日休詩》季春人病抱芳杜。

【琴】

琴【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登】

登【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都騰切,等平聲。《爾雅·釋詁》陞也。《玉篇》上也。進也。《易·明夷》初登于天。《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禮·月令》農乃登麥。《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爾雅·釋詁》成也。《增韻》熟也。《書·泰誓》以登乃辟。《詩·大雅》誕先登于岸。《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登,成也。成猶定也。《孟子》五穀不登。《註》登,成熟也。

尊之曰登。《禮·月令》登龜。《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博雅》登登,眾也。

築牆用力相應聲。《詩·大雅》築之登登。

登聞鼓院。《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榻登。《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說文》作毾㲪。

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叶都籠切,音東。《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叶都郎切,音當。《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集韻》或作僜。《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阁】

閣【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博雅》閣載也。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食閣,木板爲之,所以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

《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聊】

聊【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膫。《說文》耳鳴也。

《韻會》語助。《詩·唐風》椒聊之實。《傳》椒聊,椒也。《疏》聊,語助也。

《博雅》聊,苟且也。《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傳》聊,願也。《箋》聊,且略之辭。《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賴也。《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註》聊浪,放曠貌。

地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姓。《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

《集韻》力求切,音騮。木名。引爾雅朻者聊。◎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註》聊啾,耳鳴。聊音留。

阿蘭聊,西域國名。《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與騮同。《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集韻》力弔切,音嫽。木名。《說文》本作。

【怡】

怡【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爾雅·釋言》悅也。《說文》和也。《玉篇》樂也。《禮·內則》下氣怡色。《論語》兄弟怡怡。

姓。周怡峰,本姓默合,避難改焉。

通作台。《史記·序傳》諸呂不台,言不爲人所怡悅也。

【颜】

顔【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五姦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姦切,、頟、顔,顙也。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顔。

幘顔。《輿服雜事》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顔短耳長,以爲服妖。

那顔。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商顔,山名。《前漢·溝洫志》引洛水至商顔下。《註》商山之顔,猶山額也。

孱顔,山高貌。《歐陽修詩》空碧更孱顏。

姓。《姓苑》出琅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

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爲氏。

古通眞韻,音銀。《蘇軾·祭韓忠獻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顔。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