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去竿头饵

出自:宋代·杨杰《怀黄梅三阁 钓阁》

拼音:[píng,bǐng][qù][gān][tóu,tou][ěr]

平仄:平仄平平仄

屏去竿头饵,非唯用直钩。
我来鱼不避,鱼信我无求。

查看原文

注释

【屏去】退除;除却。
【竿头】竹竿的顶端。比喻至高境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屏】

屏【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屛字。

【去】

去【子集下】【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竿】

竿【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竹梃也。《詩·衞風》籊籊竹竿。《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

竿牘。《莊子註》竹爲書。

地名。《水經注》衞縣有竿城。

與干通。《後漢·董卓傳》僭擬車服,時人號竿摩車。《註》竿摩,猶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

《集韻》古旱切。與幹同。箭笴也。

《集韻》居案切,音旰。衣架。《爾雅·釋器》竿謂之箷。

叶經天切。《白居易·悟眞寺詩》或時洩光采,夜與星斗連。中頂最高峯,拄天靑玉竿。

叶公旦切。《劉琨·答盧諶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綠葉繁縟,柔條修罕。朝採爾實,夕捋爾竿。竿翠豐尋,逸珠盈椀。

《字彙補》居旱切,干上聲。《謝靈運詩》不怨秋夕長,恆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䕃倚密竿。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饵】

餌【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正韻》忍止切,音耳。《玉篇》食也,餠也,餻也。《說文》粉餠也。《徐鍇曰》釋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粉米烝屑皆餌也,非餈也。《許愼曰》餈稻餠,謂炊米爛乃擣之,不爲粉也。粉餈以豆爲粉糝餈上也,餌則先屑米爲粉,然後溲之。餈之言滋也,餌之言堅潔若玉餌也。《楚辭·招魂》粔籹蜜餌。

《禮·內則》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註》此周禮糝食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魚膠餌。《註》色如餌。

《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註》餌,筋腱也。

啗魚具。《莊子·外物篇》五十犗以爲餌。

隂以利誘人曰餌。《前漢·賈誼傳》五餌三表。

《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重文从食耳聲,作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