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命即行宁俟驾

出自:明代·王汝玉《送太学胡秀才》

拼音:[bài][mìng][jí][háng,xíng][níng,nìng,zhù][sì,qí][jià]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胡君家住淮河上,力学养亲无外尚。
挺然自是不凡材,选进岩廊待良匠。
俄从俊秀趋邑庠,旋登胄监朝明光。
璞中良玉发温润,匣底宝剑开锋芒。
大廷求士悬美禄,小大毕收无弃逐。
长安衢路东复西,贵戚权豪列华屋。
侯门投刺岂无媒,独掩书帷生绿苔。
游情肆志究青简,长使功名心似灰。
京华客游春复夏,梦魂忽落孤云下。
飘然请谒赋还家,拜命即行宁俟驾
一杯相送凤台春,落絮飞花江水滨。
同袍共惜仙舟远,故里争看綵服新。
人生出处何须计,父母俱存真乐事。
渭城歌彻柳青青,极目淮山渺烟际。

查看原文

注释

【拜命】1.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 2.受命。多指拜官任职。
【即行】立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拜】

拜【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天子傳》膜拜而受。

《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朝廷授官曰拜。《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屈也。《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草名。《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本作。

【命】

命【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説文》使也。《書·堯典》乃命羲和。

《玉篇》敎令也。《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說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

《爾雅·釋詁》命,告也。

《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稟受。《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註》命者,生之極。《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

《詩·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箋》命,猶道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傳》命,信也。《疏》信順天命。

《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

星名。《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註》文昌第四星。

《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註》命,瑞命。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

《周語》襄王賜。晉文公命。《註》命,命服也。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註》師古曰:命者,名也。脫名籍而逃亡。

《前漢·李陵傳》射命中。《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

《廣韻》計也。

《廣韻》召也。

叶眉辛切,音珉。《詩·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叶,疑應作彌賔反。

叶漭去聲。《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即】

即【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卽今作即。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宁】

宁【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除。義同。

《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俟】

俟【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牀史切,音仕。待也。《禮·玉藻》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俟俟,衆多徐行貌。《詩·小雅》儦儦俟俟。《註》趨則儦儦,行則俟俟。言獸之多也。

姓。《風俗通》有俟子。

《集韻》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万俟,複姓。

《後周書異域傳》高麗官第四等曰意俟奢。

叶于紀切,音矣。《詩·鄘風》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叶上齒。

【驾】

駕【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嫁。《說文》馬在軛中。

馭也。《禮·曲禮》君車將駕。《正字通》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駕。

車乗也。漢制,六駕屬車八十一乗。《後漢·輿服志》天子出有大駕,有法駕,有小駕。

別駕,官名。《通典》漢別駕,從事史一人,刺史行部別乗一乗傳車,故稱曰別駕。唐攺郡丞爲別駕,德宗時復省,今府通判是也。

具車馬曰駕。《前漢·高帝紀》詔賢士大夫能從我游者,郡守身勸爲之駕,遣詣丞相。

騰駕也。《揚子·法言》仲尼駕說者也。如將復駕其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註》仲尼乗行而贊述之。金口木舌,鐸也。言莫如使諸儒宣揚之也。

陵駕也。《左傳·昭元年》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註》駕猶陵也。

人名。《左傳》魯大夫榮駕鵞。

《集韻》居牙切,音嘉。義同。

叶古慕切,音故。《古逸詩·驪駒歌》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