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奴骑马嘶淮甸

出自:宋代·王庭圭《张持操携徐献之侍郎书见访兼出示著述中兴论诸杂文为赋诗一篇以文轴还之他日亦录寄献之也》

拼音:[jié][nú][qí][mǎ][sī][huái][diàn,tián,shè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君不能徒步上书献天子,又不能移书帝城结王公。
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
宣和治极久忘战,羯奴骑马嘶淮甸
是时犹屯百万师,无人北向放一箭。
大臣搏手知何为,草间公卿儿女啼。
至今谋国无上策,读君断藁令人悲。
君家人物照青汗,曲江犹识胡雏乱。
他年论事要回天,应向荆州寻好汉。

查看原文

注释

【骑马】1.供乘骑的马。 2.乘马。
【淮甸】淮河流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羯】

羯【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居竭切《集韻》《韻會》居謁切,音訐。《說文》羊羖犗也。《急就篇註》羖之犗者爲羯,謂㓺之也。

《韻會》地名。上党武鄕羯室,晉匈奴別部入居之,後因號爲羯。

《唐書·西域傳》募勇健者爲柘羯。柘羯,猶中國言戰士也。

【奴】

奴【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㚢《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音孥。《說文》奴婢,古之罪人。《周禮·秋官·司厲》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藳。凡有爵者,與七十者,未齔者,皆不爲奴。《前漢·衞靑傳》人奴之生,得無笞罵足矣,安望封侯乎。

地名。雍奴,漢縣,屬漁陽郡。建武二年,封恂爲雍奴侯。見《後漢書》。

澤名。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見《水經注》。

姓。廬奴之後。見《統譜》。

念奴,官妓名。《元稹·連昌宮詞》力士傳呼覓念奴。

梵言䭾索迦,華言奴。

飛奴,鴿也。張九齡家養羣鴿,每與親知書信,繫鴿尾上,依所敎投之。

燭奴,燭檠也。申王以檀木刻童子執畫燭,名曰燭奴。見《天寶遺事》。

酪奴,與茗爲奴。齊王肅品題食物,惟酪不中與茗爲奴,見《洛陽伽藍記》。

木奴,柑橘號。《杜甫詩》方同楚客憐鄕樹,不學荆州利木奴。見《玉堂閑話》。

竹奴,靑奴,世所稱竹夫人,所以憩臂休膝者,見《黃庭堅集》。

錫奴,溫足缾也。荔枝奴,龍眼也。狸奴,獺也。見《玉堂閑話》。

《類篇》奴故切,音砮。亦賤稱也。

【骑】

騎【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跨馬也。《䆁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奇寄切,音芰。義同。

《增韻》馬軍曰騎。《禮·曲禮》前有車騎。《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

票騎,官名。《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

旄頭騎。《漢官儀》舊選羽林爲旄頭,被髮先驅。或云:旄頭騎自秦始。

飛騎。《正字通》唐貞觀中擇膂力驍捷善射者,謂之飛騎。衣五色袍,乗六閑馬,每上出遊幸,從駕行。

姓。《戰國策》燕將騎劫。

【马】

馬【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趣馬》掌贊正良馬。

《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

《廋人》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註》謂總武事也。

《淸夜錄》漢制,卿駟馬右騑。《前漢·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衞宏·輿服志》諸侯四馬,駙以一馬。《南史·柳元策傳》兄弟五人,爲太守。時人語曰:柳氏門庭,五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

田野浮氣曰野馬。《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日光也。一曰遊絲水氣。

陽馬。《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接以圓方。《註》陽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連接或圓或方也。

投壺勝算曰馬。《禮·投壺》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旣立,請慶多馬。《註》立馬者,取算以爲馬,表其勝之數也。謂算爲馬者,馬爲威武之用,投壺及射,皆以習武也。

《字彙補》打馬,彈碁類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圖。

地名。馬陘,齊邑。馬陵,鄭地。見《左傳》。

天馬,獸名。有翼能飛。

竈馬,蟲名。《酉陽雜俎》狀似促織,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雞。

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濕地腐木上,一名馬疕。韓愈所云牛溲馬勃,兼收蓄是也。

海馬,魚名。牙骨堅瑩,文理細如絲,可制爲器。

姓。《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司馬、巫馬、乗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乗馬延年。《孟康曰》乗馬,姓也。

《風俗通》有白馬氏。

馬流。《兪益期曰》馬援立銅柱,岸北有遺兵,居壽冷岸,南對銅柱,悉姓馬,號曰馬流。《方隅勝略》謂馬人散處南海,謂之馬流。《韓愈詩》衙時龍戸集,上日馬人來。《註》卽馬流也。一作馬留。

門名。《前漢·項籍傳註》宮垣內兵衞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總稱司馬門。

《公孫弘傳註》武帝時,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立於魯般門外,更名金馬門。

亭名。謝靈運爲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前漢·石慶傳》馬字與尾當五。《師古曰》馬字,下曲者尾,幷四點爲足,凡五。

【嘶】

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先稽切《集韻》《正韻》先齊切,音西。《玉篇》噎也。

《玉篇》馬鳴也。

《前漢·王莽傳》大聲而嘶。《註》師古曰:嘶,聲破也。

《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註》沙猶嘶也。◎按周禮天官內饔註作澌。韻會有澌無嘶。

【淮】

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甸】

甸【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說文》天子五百里地。《書·禹貢》五百里甸服。《傳》規方千里之內謂之甸服,爲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六十四井之地。《禮·郊特牲註》十六井爲丘,四丘六十四井曰甸。《疏》一甸之中,出長轂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周禮·地官·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註》公邑爲六遂餘地。

《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註》自邦國以及四郊之內。《左傳·襄二十一年》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註》郭外曰郊,郊外曰甸。

治也。《書·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傳》天命湯更代,夏用其賢人治四方。《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傳》甸,治也。《釋文》甸,毛讀田見反,鄭讀繩證反。

挺也。《揚子·太經》天甸其道。《註》言天挺立其道于上也。

官名。《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甸人,掌郊野之官。《周禮·天官》甸師。《註》甸師,主共野物官之長。

《春官》甸祝。《註》甸之言田也,田祝之官。

《禮·少儀》納甸於有司。《註》甸謂田野之物。

《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五音集韻》取禽獸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則帥有司而饁獸于郊。《註》甸,讀曰田。《周禮·春官·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爲位。《疏》師謂出師征伐,甸謂四時田獵。《釋文》甸,音田。

《集韻》石證切《韻會》實證切《正韻》時正切,音盛。《左傳·哀十七年》良夫乗衷甸。《註》衷甸,一轅卿車。《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丘爲甸,四甸爲縣。《註》甸之言乗也,讀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釋文》甸,繩證反。

《字彙補》以證切,音媵。漢地名。甸氐道,屬廣漢郡。李奇讀。

《韻補》叶池鄰切,音。《劉劭瑞龍賦》有蜿之龍,來游郊甸,應節合義,象德郊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