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棉初换

出自:近现代·刘蘅《念奴娇 罗衫》

拼音:[wú][mián][chū][huàn]

平仄:平平平仄

芳春婪尾,正愁人天气,吴棉初换
旧岁罗衫才出箧,黯黯京尘重见。
酒晕斑烂,啼痕深浅,此意争生遣。
腰围宽窄,重新商略裁剪。
谁信寂寞生涯,拈毫弄墨,抛了闲针线。
镜影炉香如旧否,日月频移昏旦。
只剩闲愁,依然密络,宛似机中茧。
漫歌金缕,柳花天地飞遍。

查看原文

注释

【吴棉】见"吴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吴】

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棉】

棉【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同。

《廣韻》木棉,樹名。《南史·高昌國傳》有草實如繭,中絲爲細纑,名曰白疉,取以爲布,甚軟白。《演繁露·唐環王傳》古貝草也。緝其花爲布,麤曰貝,精曰氎。《張勃·吳錄》交趾安定縣有木棉樹,高丈餘。《通鑑》梁武帝送木棉皁帳。《史炤·釋文》木棉,江南多有之,以春二三月下種,旣生,一月三薅,至秋生黃花結實,及熟時,其皮四裂,其中綻出如綿。○按《本草》木棉有草、木二種。

《廣韻》屋聯棉。

【初】

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换】

換【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玩切,音逭。讀若完去聲。《說文》易也。《晉書·阮孚傳》嘗以金貂換酒。

《前漢·敘傳》項氏畔換。《註》孟康曰:畔,反也。換,易也。師古曰:畔換,强恣貌。猶言跋扈也。《左思·魏都賦》雲散叛換。《註》叛換,猶恣睢也。《集韻》作愌。

于眷切,音院。《蘇轍·送孫提詩》依依東軒竹,凜凜故人面。詔書遂公私,使節許新換。从手从側人从穴从廾。俗作换,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