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奏剀切

出自:明代·祁顺《送司寇金公诗》

拼音:[zhāng][zòu][kǎi][qiē,qiè]

平仄:平仄仄平

圣皇御极,治迈尧汤。
水旱流行,伊数之常。
维兹江右,民物阜康。
近厄于水,复罹旱荒。
蒸人嗷嗷,盗贼滋蔓。
奏章上闻,当宁嗟叹。
曰吾赤子,曷遭此患。
援溺救焚,义不可缓。
爰命大臣,授以玺书。
有杰秋卿,来自南都。
福星照临,甘雨随车。
一方民命,徯公以苏。
公既至止,人心大慰。
遄发公储,以周贫匮。
宣德达情,兴利除弊。
忧国忘家,视民犹己。
公帑几何,饥馁孔多。
载经载营,以抚以摩。
如培粪壤,沃彼稿禾。
如施药石,疗彼沉疴。
蠲除租课,宽免徭役。
鹾司分利,关税移积。
省礼缓刑,舍禁弛力。
立赏劝分,具有典则。
剪盗锄强,邵农助耕。
招徕逋亡,周恤孤茕。
鉴空衡平,物无遁情。
禁止令行,民无卒争。
期月之间,事将就绪。
孰意亢阳,重虐兹土。
饥馑荐臻,民愈愁苦。
室如悬罄,病愈危痼。
旌节载留,多方计筹。
备尝勤劳,恒抱隐忧。
章奏剀切,动于宸旒。
言听计从,荒政益脩。
敛散惟时,通融是画。
商旅旁招,邻邦肆籴。
仓廪充盈,痹疠消释。
俾歉为丰,由公之力。
维天有缺,石可补之。
维民有艰,丹可寿之。
庖刃恢恢,邹谷熙熙。
德叶人心,功在口碑。
口碑伊何,歌颂载道。
百万生灵,蒙此大造。
昔困饥寒,今则暖饱。
昔忧剽掠,今则无挠。
公拜帝命,竣事还京。
鱼龙先驱,鸾凤纷迎。
帆经鄱湖,舟指金陵。
山川出色,草木知名。
公不忘民,行且有疏。
水利仓储,二事兼举。
任专其人,法以无蠹。
匪图目前,经久为虑。
维帝明哲,用贤不疑。
维公忠诚,功烈有辉。
章江瀰漫,庐阜崔嵬。
邦人之思,曷有已而。

查看原文

注释

【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
【剀切】剀切(-qiè) : 切实;恳切:言多剀切|详实剀切|交情剀切|说得那么剀切。1.恳切规谏。 2.切实,恳切;切中事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奏】

奏【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

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叶則古切,音珇。《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本作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

【剀】

剴【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音該。《說文》鎌也。从刀,豈聲。一曰摩也。

《玉篇》切也,動也。《唐書·魏徵傳》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心者。

《唐韻》五來切《集韻》魚開切,音皚。義同。

《集韻》居代切,該去聲。義同。

【切】

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

《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

《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音砌。衆也。

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相关诗句
曷有已而 邦人之思 庐阜崔嵬 章江瀰漫 功烈有辉 维公忠诚 用贤不疑 维帝明哲 经久为虑 匪图目前 法以无蠹 任专其人 二事兼举 水利仓储 行且有疏 公不忘民 草木知名 山川出色 舟指金陵 帆经鄱湖 鸾凤纷迎 鱼龙先驱 竣事还京 公拜帝命 今则无挠 昔忧剽掠 今则暖饱 昔困饥寒 蒙此大造 百万生灵 歌颂载道 口碑伊何 功在口碑 德叶人心 邹谷熙熙 庖刃恢恢 丹可寿之 维民有艰 石可补之 维天有缺 由公之力 俾歉为丰 痹疠消释 仓廪充盈 邻邦肆籴 商旅旁招 通融是画 敛散惟时 荒政益脩 言听计从 动于宸旒 章奏剀切 恒抱隐忧 备尝勤劳 多方计筹 旌节载留 病愈危痼 室如悬罄 民愈愁苦 饥馑荐臻 重虐兹土 孰意亢阳 事将就绪 期月之间 民无卒争 禁止令行 物无遁情 鉴空衡平 周恤孤茕 招徕逋亡 邵农助耕 剪盗锄强 具有典则 立赏劝分 舍禁弛力 省礼缓刑 关税移积 鹾司分利 宽免徭役 蠲除租课 疗彼沉疴 如施药石 沃彼稿禾 如培粪壤 以抚以摩 载经载营 饥馁孔多 公帑几何 视民犹己 忧国忘家 兴利除弊 宣德达情 以周贫匮 遄发公储 人心大慰 公既至止 徯公以苏 一方民命 甘雨随车 福星照临 来自南都 有杰秋卿 授以玺书 爰命大臣 义不可缓 援溺救焚 曷遭此患 曰吾赤子 当宁嗟叹 奏章上闻 盗贼滋蔓 蒸人嗷嗷 复罹旱荒 近厄于水 民物阜康 维兹江右 伊数之常 水旱流行 治迈尧汤 圣皇御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