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其主者石与丁

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并叙)》

拼音:[shuí][qí,jī][zhǔ][zhě][shí,dàn][yǔ,yù,yú][dīng,zhē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
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
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
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
珠帘玉楼翡翠屏,云舒霞卷千娉婷。
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
往来三世空钅柬形,竟坐误读《黄庭经》。
天门夜开飞爽灵,无复白日乘云軿。
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
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
忽然而去不可执,寒衾虚幌风泠泠。
仙宫洞房本不扃,梦中同蹑凤凰翎。
径渡万里如奔霆,玉楼浮空耸亭亭。
天书云篆谁所铭,绕楼飞步高竛竮。
仙风锵然韵流铃,蘧蘧形开如酒醒,芳卿寄谢空丁宁。
一朝覆水不返瓶,罗巾别泪空荧荧。
春风花开秋叶零,世间罗绮纷膻腥。
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愿君收视观三庭,勿与嘉谷生蝗螟。
従渠一念三千龄,下作人间尹与邢。

查看原文

注释

【主者】主管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主】

主【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主父,複姓。

《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

【者】

者【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叶阻可切。《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叶之戈切。《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聲。,古文困字。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丁】

丁【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當經切,音玎。十幹名。《說文》夏時萬物皆丁實。丁承丙,象人心。《六書正譌》丁,蠆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爲丁附著之,因聲借爲丙丁字。《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禮·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

《唐書·禮樂志》仲春,仲秋,釋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

五丁,力士。《蜀記》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詩》論功超五丁。

六丁,神名。《道書》陽官六甲,隂官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

《爾雅·釋詁》丁,當也。《註》相當値。《詩·大雅》寧丁我躬。

民丁。《唐書·食貨志》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爲本。

授田十畝,歲輸粟二斛,謂之租丁。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詩》畦丁負籠至。《宋史·高宗紀》團敎峒丁槍杖手。《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何異傳》募山丁,捕首亂者。《唐璘傳》團結漁業茶鹽舟夫蘆丁,悉備燎舟之具。《元史·博爾忽傳》畬丁溪子。《橘錄》金橘高不及尺許,結實繁多。園丁種之,以鬻於市。

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晉書·李密傳》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彼此相屬曰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嚀。

丁寧,鉦也。《左傳·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寧。

丁東,聲也。凡玉珮鐵馬聲皆曰丁當。當東二音古通。

丁水。《水經注》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

《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註》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

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莊子·天下篇》丁子有尾。

肉丁,瘡名。《物類相感賦》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烏丁,茶名。見《本草》。

吉丁,蟲名。《本草註》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帶之,令人喜好相愛。

《貫休詩》蕨苞玉粉生香壟,菌蔟紅丁出靜槎。《陸游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皆詩人象形借用也。

姓。本姜姓,齊太公子伋爲丁公,因以命氏。

《逸書諡法》述義不克曰丁。

《廣韻》《集韻》《韻會》中莖切,音朾。《詩·小雅》伐木丁丁。《註》伐木聲相應也。

《韻會小補》叶都陽切,音當。《韓愈·贈張籍詩》相見不復期,零落甘所丁。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正字通》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按續世說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與丁相似。傳寫譌作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