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猗兰

出自:清代·张尔田《莺啼序·琴台秋感,用梦窗丰乐楼韵》

拼音:[yī][qū,qǔ][yī,yǐ][lán]

平仄:平平平平

沧波镜空似沼,灿楼台倒绮。
听笙鹤、夜过穹窿,彩虹飞跨天际。
黛蛾扫、双鬟浅画,尘潭蘸影秋容霁。
背冰弦歌罢,斜阳一缕飘坠。
无数鸳鸯,乱引画舸,趁新妆倦倚。
露汀外、香褪红衣,石鳞沈恨荒翠。
腻游仙、山灵劝客,碎琴抚、霜鸿流水。
梦恹恹、酒醒天涯,顿忘身世。
瑶源咫尺,野眺年年,只有看山美。
谁信道、香炉伏枕,老去吟望,鬓影低垂,暗孤欢事。
丛丘鹿走,沧桑经眼,碧鲸翻海掀天色,渺惊蓬、送老知何地。
伤心到此,登临坐石分苔,泪抛苑花红纬。
娥池怨粉,响屧虚廊,报漏声正迟。
看落尽、凌风珠唾,旧霸青山,占断人閒,画阑十二。
烟收越网,云开秦镜,吴王宫里沈醉处,惹漂花、碧染悲秋袂。
峰头冷雁声声,一曲猗兰,寄愁万里。

查看原文

注释

【一曲】1.水流弯曲处。 2.犹一弯。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 4.犹一缕。
【猗兰】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后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 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 3.喻情操高洁之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曲】

曲【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䱡。《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

《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

《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

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

《集韻》顆羽切,音踽。地名。《史記·曹相國世家》軍於曲遇。

《陳丞相世家》更以陳平爲曲逆侯。

《韻補》叶區聿切。《劉植·魯都賦》巖險迴隔,峻巘隱曲。猛獸深潛,介禽匿。

【猗】

猗【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离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說文》犗犬也。从犬,奇聲。

《玉篇》歎辭也。《詩·周頌》猗與漆沮。《箋》猗與,歎美之言也。

《商頌》猗與那與。《晉語》猗兮違兮。《呂氏春秋》塗山女歌曰:侯人兮猗。實始作爲南音。

《廣韻》長也,倚也。《詩·小雅》有實其猗。《傳》猗,長也。《箋》猗,倚也。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猗猗,美盛貌。《班固·西都賦》曄曄猗猗。

《玉篇》猗氏,縣名。《史記·貨殖傳》猗頓用盬鹽起。《註》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

與漪通。《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釋文》本亦作漪。

與兮通。《書·秦誓》斷斷猗無他伎。《疏》猗者,足句之辭,不爲義也。《禮·大學》引此作斷斷兮。猗是兮之類。

與欹通。《詩·齊風》猗嗟昌兮。《傳》猗嗟,歎辭。《釋文》或作欹。

與依同。《前漢·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廣韻》猗狔,猶窈窕也。《集韻》猗狔,弱貌。

《詩·衞風》寬兮綽兮,猗重較兮。《釋文》猗,於綺反。依也。

《詩·豳風》猗彼女桑。《傳》角而束之曰猗。《釋文》於綺反。徐音於宜反。

《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畞丘。《傳》猗,加也。

《集韻》倚可切《正韻》烏可切,音妸。《集韻》桑貌。《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傳》猗儺。柔順也。《釋文》猗,於可反。《集韻》或作阿。

《集韻》於義切,音輢。相附著也。《詩·小雅》兩驂不猗。《疏》不相依倚。《釋文》猗,於害反。

於綺反。

《韻會》於記切,音意。義同。

叶於何反,音窩。《詩·衞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兰】

蘭【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闌。《說文》香草也。《陸甸云》闌艸爲蘭,闌不祥也。《陸璣詩疏》其莖似藥草澤蘭,廣而長節,漢諸池苑及許昌宮中皆種之。《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妾燕姞,夢天與蘭,曰: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

《本草》木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管子·小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註》蘭卽所謂蘭錡,兵架也。

脈也。《史記·扁鵲傳》夫以陽入隂支蘭藏者生。《註》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隂支蘭,膽藏也。

布名。《華陽國志》蘭干細布。蘭干,獠言紵也。

人名。《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張堪註》凡物不知生謂之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謂以技妄遊,義與闌同。

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太守蘭廣。

萑蘭。《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萑蘭,淚闌干也。

芄蘭。《揚子·太經》陽氣親天,萬物芄蘭。《註》芄蘭,茂密也。

通欄。《後漢·東夷傳》徙于馬蘭。《註》蘭卽欄。

通斕。《吳志·孫權傳》童謠曰:黃金車,斑蘭耳。

《韻補》陵延切,音連。《宋玉·招䰟》川谷徑複流潺湲,光風轉蕙氾崇蘭,經堂入奧塵朱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