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旗红闪

出自:清代·张尔田《满庭芳·丁丑九月客燕京,书感》

拼音:[shù][qí][hóng,gōng][shǎn]

平仄:仄平平仄

照野江烽,连天海气,物华卷地休休。
残阳一霎,怎不为人留。
几点昏鸦噪晚,荒村外、鬼火星稠。
伤高眼,还同王粲,多难强登楼。
惊弓如塞雁,林间失侣,落影沙洲。
便青山纵好,何处吾丘。
夜夜还乡梦里,分飞阻、重到无由。
空城上,戍旗红闪,白日淡幽州。

查看原文

注释

【戍旗】边防军的旗帜。
【旗红】一种红色的染料。为我国用于国旗的染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戍】

戍【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傷遇切《集韻》《韻會》春遇切,輸去聲。《說文》守邊也。《爾雅·釋言》遏也。《註》戍守,所以止寇賊。《廣韻》舍也。《詩·小雅》我戍未定。

《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旗】

旗【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又》師都建旗。《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註》旗,表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姓。《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與箕同。《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註》旗,讀爲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韻補》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按《說文》旗从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旂从㫃,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分旗,旂爲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闪】

閃【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㴸。《說文》闚頭門中也。从人,在門中。會意。《廣韻》出門貌。

《增韻》嚲避也。《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釋文》閃,失冉反。

暫見也。《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正字通》動貌。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杜甫詩:閃閃浪花翻。俗作㴸。

姓。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傾佞貌。《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註》閃楡,傾佞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集韻》式劒切,音。

子豔切,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