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闷强言欢

出自:清代·方仁渊《梅雨浃旬,有怀邵培才》

拼音:[pái,pǎi][mèn,mēn][qiáng,qiǎng,jiàng][yán][huān]

平仄:平平平平平

邵生苦吟诗,得句辄共赏。
晤言不三日,颇涉分手想。
一雨十日淫,素愿违心怏。
堂堂朱明移,星星白发上。
时既不我与,学亦无所长。
顾念贫贱士,入世惭俯仰。
川滋百草媚,山悦众禽响。
万类各有得,吾道何惝恍。
排闷强言欢,临觞叹孤掌。
安得屏翳归,去挹西山爽。

查看原文

注释

【排闷】排遣烦闷。
【强言】1.亦作"强言"。 2.犹强谏。
【言欢】说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排】

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音牌。《說文》擠也。一曰推也。《增韻》斥也。《禮·少儀》排闔說屨於戸內者,一人而已矣。《疏》排推門扇也。《史記·樊噲傳》廼排闥直入。

《魯仲連傳》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列也,安置也。《前漢·朱買臣傳》相推排成列中庭拜謁。《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

彭排。軍器也。《釋名》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後漢·袁紹傳》蒙楯而行。《註》楯今之旁排也。

《集韻》《韻會》步拜切,音憊。排揩,强突也。

與囊韛通。吹火韋囊也。《後漢·杜詩傳》造水排鑄農器。《註》冶者爲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魏志·韓暨傳》爲監冶謁者,乃作水排,利益三倍於前。《晉書·杜預傳》作人排新器。

《正韻》薄邁切,音敗。義同。

叶邊迷切,音鎞。《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幹,日翫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闷】

悶【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困切,音懣。《說文》懣也。《易·乾卦》遯世無悶。

《集韻》莫奔切,音門。《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淳淳。《戰國策》瘨而殫悶旄不知人。或作惛。亦作㥃。◎按古韻文元通。古人能調五言,自然叶韻。向來學者鮮知古韻,惟吳棫韻補稍能推求,故朱子本之,雖未必盡合,亦思過半矣。字彙引韻補不無小泥,而正字通駁之太過,若此處悶字原有平聲,而字彙叶明字,爲誤耳。

【强】

强【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說文徐註》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強。(強)《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

《爾雅·釋蟲》強蚚。《疏》強,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又》強醜捋。《註》以脚自摩捋。

與彊通。《廣韻》剛強也,健也。《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二則氣力強也。《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集韻》勝也。《禮·中庸註》南方以舒緩爲強,北方以剛猛爲強。

《廣韻》暴也。《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算家以有餘爲強。《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姓。《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廣韻》《集韻》《正韻》其兩切,彊上聲。《集韻》勉也。《爾雅·釋詁》勤也。《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韻會》矯強。《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註》橋音矯。

勸也。《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註》強,猶勸也。《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姓。《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彊去聲。《韻會》木強,不和柔貌。《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註》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正韻》自是也,㑃也。《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註》屈強,不柔服也。《史記》作屈彊。

與襁通。《類篇》強,負兒衣。《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註》索隱曰:強葆卽襁褓。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強)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欢】

歡【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呼官切,音讙。《說文》喜樂也。《徐曰》喜動聲氣,故从欠。《禮·檀弓》啜菽飮水盡其歡。

《樂記》欣喜歡愛,樂之官也。亦作懽。《孝經·孝治章》故得萬國之懽心,以事其先王。

作驩。《孟子》驩虞如也。《前漢·王褒傳》驩然交欣。

合歡,漢殿名。《班固·西部賦》後宮則有合歡增成。

樹名。《崔豹·古今注》合歡樹似梧桐,枝葉繁,互相交結,樹之階庭,使人不忿。

竹名。《僧贊寧·筍譜》雙稍竹出九疑山,筍長,獨莖。及生枝葉卽分爲兩梢,謂之合歡竹。

橘名。《廣輿記》荆州江陵有合歡橘。

歡伯,酒也。《焦氏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

《韻補》叶許元切,音暄。《魏韋誕·親蠶頌》同碩慶于生民,發三靈之永歡。苞繁祐于萬國,卷福釐以言旋。《集韻》或作孉。亦作〈女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