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怒索果饵

出自:清代·林朝崧《飓风后作》

拼音:[jiào][nù][suǒ][guǒ][ěr]

平仄:仄仄仄仄仄

甲寅闰五月,二十日巳刻。
大风西北至,窗户震相击。
我时病在床,强起视天色。
妖云满空飞,怪雾四山羃。
入夜雨又来,连朝风不息。
吹山作平地,倒海泻霂霢。
世情久混浊,天欲一洗涤。
不然何恣睢,信宿才敛迹。
我家夹双溪,开户闻㶁㶁。
试登墙头望,涨起十馀尺。
情知临溪田,多半成大泽。
悔不学苏秦,游说遍六国。
苦恋此二顷,如今竟何益!况乃南溪近,直欲占吾宅。
薄晚尤可危,四顾皆昏黑。
水势知若何,吉凶两难测。
姬人谋欲遁,摒挡颇劳剧。
包裹叙与珥,并我破书册。
一任其所为,实告恐相嚇。
逃难谁暇携,枉费忙永夕。
北溪水更大,走路况难觅。
南北若交攻,我家付河伯。
卜居一不慎,遗害至此极!我自致途穷,呜呼欲谁责!薄命轻险艰,到此岂复惕。
怦怦虽稍动,默默旋自抑。
高声唤仆僮,阶渠速梳剔。
庭潦入吾庐,使我不能食。
荷锄冲雨风,眼闭鼻为塞。
伤心给以酒,解其寒气迫。
执劳与汝职,性命且须惜。
纷纷墙壁坏,崩裂声动魄。
铁缆系屋牢,差喜未倾侧。
全家免雨立,沦胥死亦得。
群儿不识忧,满室乱跳踯。
叫怒索果饵,谁能即嗔斥?存亡呼吸间,人我共艰厄。
海疆弹丸地,民生糠籺窄。
正逢力役兴,又值赋税亟。
虽无旱潦忧,挹注尚无策。
降此滔天灾,天乎岂保赤!平生悲悯情,此际填胸臆。
持以语妻拿,渠辈苦未识。
悠悠三日间,如一大劫历。
今朝水半退,风停两微滴。
家人喜更生,已免毙压溺。
整葺破坏馀,饿死非所戚。
所愧听哀鸿,而无施济力。
海天岁多飓,水利未筹画。
更恐好田庐,频注龙宫籍。
愿陈穷者言,敬告当途客。

查看原文

注释

【果饵】糖果点心(总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叫】

叫【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吉弔切《集韻》《韻會》古弔切,音訆。《說文》嘑也。《詩·小雅》或不知叫號。《釋文》叫本又作嘂。

叫叫,遠聲也。《揚雄·解難》大語叫叫。

叫奡,高舉貌。《司馬相如·大人賦》糾蓼叫奡。

色叫。《麈史》王德用召入兩府,有干薦舘職者。王曰:某武人,素不閱書,若奉薦則色叫矣。今人以事理不相當爲色叫,本此。

《集韻》《韻會》。俗作呌,非。

【怒】

怒【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曰苛,言相苛責也。

怒者,成之。

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怒,東方氣也。《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註》怒色靑也。

《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義同。

叶乃都切,音奴。《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

【索】

索【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糸。《韻會》隷作索。《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詩·豳風》宵爾索綯。

《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釋文》懼也。

《書·牧誓》惟家之索。《傳》索。盡也。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註》索,廋也。

《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索,散也。

《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地名。《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求也。《禮·曲禮》大夫以索牛。《註》索,求得而用之。

《集韻》蘇故切,音素。《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部。

【果】

果【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與惈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集韻》《韻會》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唐韻》《集韻》《韻會》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

通裸。《廣韻》赤體也。

《集韻》《韻會》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魯火切,音臝。《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

【饵】

餌【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正韻》忍止切,音耳。《玉篇》食也,餠也,餻也。《說文》粉餠也。《徐鍇曰》釋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粉米烝屑皆餌也,非餈也。《許愼曰》餈稻餠,謂炊米爛乃擣之,不爲粉也。粉餈以豆爲粉糝餈上也,餌則先屑米爲粉,然後溲之。餈之言滋也,餌之言堅潔若玉餌也。《楚辭·招魂》粔籹蜜餌。

《禮·內則》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註》此周禮糝食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魚膠餌。《註》色如餌。

《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註》餌,筋腱也。

啗魚具。《莊子·外物篇》五十犗以爲餌。

隂以利誘人曰餌。《前漢·賈誼傳》五餌三表。

《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重文从食耳聲,作餌。

相关诗句
敬告当途客 愿陈穷者言 频注龙宫籍 更恐好田庐 水利未筹画 海天岁多飓 而无施济力 所愧听哀鸿 饿死非所戚 整葺破坏馀 已免毙压溺 家人喜更生 风停两微滴 今朝水半退 如一大劫历 悠悠三日间 渠辈苦未识 持以语妻拿 此际填胸臆 平生悲悯情 天乎岂保赤 降此滔天灾 挹注尚无策 虽无旱潦忧 又值赋税亟 正逢力役兴 民生糠籺窄 海疆弹丸地 人我共艰厄 存亡呼吸间 谁能即嗔斥 叫怒索果饵 满室乱跳踯 群儿不识忧 沦胥死亦得 全家免雨立 差喜未倾侧 铁缆系屋牢 崩裂声动魄 纷纷墙壁坏 性命且须惜 执劳与汝职 解其寒气迫 伤心给以酒 眼闭鼻为塞 荷锄冲雨风 使我不能食 庭潦入吾庐 阶渠速梳剔 高声唤仆僮 默默旋自抑 怦怦虽稍动 到此岂复惕 薄命轻险艰 呜呼欲谁责 我自致途穷 遗害至此极 卜居一不慎 我家付河伯 南北若交攻 走路况难觅 北溪水更大 枉费忙永夕 逃难谁暇携 实告恐相嚇 一任其所为 并我破书册 包裹叙与珥 摒挡颇劳剧 姬人谋欲遁 吉凶两难测 水势知若何 四顾皆昏黑 薄晚尤可危 直欲占吾宅 况乃南溪近 如今竟何益 苦恋此二顷 游说遍六国 悔不学苏秦 多半成大泽 情知临溪田 涨起十馀尺 试登墙头望 开户闻㶁㶁 我家夹双溪 信宿才敛迹 不然何恣睢 天欲一洗涤 世情久混浊 倒海泻霂霢 吹山作平地 连朝风不息 入夜雨又来 怪雾四山羃 妖云满空飞 强起视天色 我时病在床 窗户震相击 大风西北至 二十日巳刻 甲寅闰五月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