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山割我肠

出自:清代·缪荃孙《大木树》

拼音:[jiàn][shān][gē][wǒ][cháng]

平仄:仄平平仄平

朝踏大剑云,暮饮小剑水。
剑山割我肠,剑水漱我齿。
天低时压头,石滑不受趾。
其旁有云头,造物弄奇诡。
五步一褰裳,十步一趿履。
形肖皱瘦透,色幻青红紫。
米颠如有知,下拜自兹始。

查看原文

字义

【剑】

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玉篇》籀文劒。《說文》人所帶兵也。《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

操劒殺人亦曰劒。《潘岳·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割】

割【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㓣音葛。《說文》剝也。从刀,害聲。《爾雅·釋詁》割,裂也。《疏》謂以刀裂之也。《玉篇》截也。《禮·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前漢·揚雄傳》東方朔割名於細君。《註》師古曰:割,損也。

《廣韻》害也。《書·堯典》洪水方割。《大誥》天降割于我家。

分也。《杜甫·望嶽詩》造物鍾神秀,隂陽割昏曉。《註》言崑崙山日月相隱避爲光明。割者,分也。

叶吉列切,音孑。《韓愈·張徹墓誌銘》世顧慕以行,子揭揭也。噎喑以爲生,子獨割也。爲彼不淸,作冰雪也。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肠】

腸【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博雅》詳也。

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