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冕登车后

出自:宋代·吕陶《送师厚》

拼音:[cuì][miǎn][dēng][chē,jū][hòu]

平仄:仄仄平平仄

毳冕登车后,薰琴易柱时。
遐方新视听,赤子系安危。
罗网难投足,锥刀渐削肌。
激昂忠论发,络绎奏封驰。
有意同休戚,无心计险夷。
海倾身亦禦,山转力须支。
沸鼎忧鱼烂,沈疴待药治。
正邪双辩起,义利两涂知。
帝德终柔远,天聪善听卑。
丁宁询使指,劳来及坤维。
大法图公共,憸言恶诡随。
弊从经岁积,恩许一朝釐。
治体今殊昔,仁声喜换悲。
方期讲原本,何暇语毫釐。
虎噬犹吾怯,蝇营漫尔为。
阴功符监佑,直道拥祥禧。
行色青云栈,英游白玉迟。
是非都一笑,归旆卷晴曦。

查看原文

注释

【毳冕】毳衣和冕。古代天子祭祀四望山川时所用礼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毳】

毳【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毳也。《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毛爲氈,以待邦事。《鄭註》毳毛,毛細縟者。《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

冕服名。《周禮·春官·司服》四望山川則毳冕。《又》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尚書·正義》毳冕五章,虎蜼爲首。虎蜼毛淺,毳是亂毛,故以毳爲名。《詩·王風》毳衣如菼。《毛傳》毳衣,大夫之服。《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故得服毳冕。

火毳,卽火浣布也。《後漢·西南夷傳論》賨幏火毳馴禽封獸之賦,軨積於內府。

鳥腹毛曰毳。《說苑·尊賢篇》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杜甫詩》見輕吹鳥毳。

毳幕,卽氈帳也。《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幕。

僧服名。《法苑珠林》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小耎物易斷也。《荀子·議兵篇》事小敵毳,則偸可用也。《文子·道原篇》志弱者柔毳安靜。通作脃。《老子·道德經》其脃易破。《晉語》臣脃弱,弗能忍俟。

柔美之物曰甘毳。《史記·聶政傳》旦夕得甘毳以養親。《前漢·丙吉傳》數奉甘毳。亦與脃義同。

通作膬。《管子·霸言篇》釋堅而攻膬。《枚乗·七發》甘膬腥膿。

姓,出《姓苑》。

《集韻》儒稅切,音汭。

妹悅切,音歠。義同。

《集韻》租悅切,音蕝。與橇同。《前漢·溝洫志》泥行乗毳。《史記》作毳。《註》孟康曰:毳,竹如箕,擿行泥上。如淳云:毳謂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師古曰:毳讀如本字。

【冕】

冕【子集下】【冂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音免。《說文》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纊紞。从冃,免聲。古黃帝初作冕。《徐曰》冕,上加之也。長六寸,前狹圓,上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纊紞,黃色也,以黃綿綴冕兩旁,下繫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虛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禮·玉藻》諸侯裨冕以朝。《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貴也。

《韻會》或作絻。《荀子·禮論篇》郊之麻絻。《集韻》亦作㡈。

《正韻》禮記,士玄端,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端皆作冕。

《集韻》武遠切,音晚。冠有延,前俯也。

【登】

登【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都騰切,等平聲。《爾雅·釋詁》陞也。《玉篇》上也。進也。《易·明夷》初登于天。《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禮·月令》農乃登麥。《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爾雅·釋詁》成也。《增韻》熟也。《書·泰誓》以登乃辟。《詩·大雅》誕先登于岸。《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登,成也。成猶定也。《孟子》五穀不登。《註》登,成熟也。

尊之曰登。《禮·月令》登龜。《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博雅》登登,眾也。

築牆用力相應聲。《詩·大雅》築之登登。

登聞鼓院。《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榻登。《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說文》作毾㲪。

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叶都籠切,音東。《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叶都郎切,音當。《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集韻》或作僜。《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车】

車【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后】

后【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音後。《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書·仲虺之誥》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禮·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禮·曲禮》天子有后。《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諸侯亦稱后。《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古者君稱臣亦曰后。《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畢命》三后協心。《註》謂周公君畢公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傳》后土,社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與後通。《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義同。

叶後五切,音戸。《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