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戮奸谀赏延寿

出自:宋代·刘才邵《昭君出塞行》

拼音:[jìn,jǐn][lù][jiān][yú][shǎng][yán][shòu]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晓钟传箭金门开,翠裘玉几高崔嵬。
蕃官膜拜领天语,玉颜忍泪青娥摧。
尘昏金翠风鬟乱,琵琶难写重重怨。
回望秦关烟雾深,心魂暗逐么弦断。
大阉当国国势卑,坐致匈奴辄轻汉。
请婚荐女不自惭,画师微罪翻深按。
虽然责赂变真质,却为宫中去尤物。
正似渠成秦利厚,反间之辜宜特宥。
汉皇傥有帝王资,尽戮奸谀赏延寿

查看原文

注释

【奸谀】1.亦作"奸谀"。 2.奸诈谄媚。 3.奸诈谄媚的人。
【赏延】1.赏赐延及于后代。意谓恩荫官员的后嗣。语本《书.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孔传:"延,及也。" 2.引领观赏。
【延寿】长寿;延长寿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戮】

戮【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戮。

《晉語》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註》尸爲戮。

癡行也。

辱也。《左傳·文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爾雅·釋詁》病也。《註》相戮辱,亦可恥病也。

或作僇。《荀子·非相篇》爲天下大僇。《史記·田單傳》僇及先人。

與勠通。《書·湯誥》與之戮力。亦與通,野鵝也。《揚雄·蜀都賦》戮鶂初乳。

《集韻》憐蕭切《正韻》憐條切,音聊。

《正韻》力救切,音溜。義同。

【奸】

奸【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干。《說文》犯也。《增韻》犯非禮也。《玉篇》亂也。《左傳·成十三年》奸絕我好。《前漢·溝洫志》使神人各得其所,而不相奸。

《集韻》居顏切,音菅。私也,僞也。

與干通。《莊子·天運篇》以奸者七十二君。《史記·齊世家》尚以漁釣奸周。

讀若堅。《史記·龜筴傳》寒氣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

【谀】

諛【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說文》諂也。《書·囧命》僕臣諛,厥后自聖。《史記·叔孫通傳》先生何言之諛也。《莊子·漁父篇》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荀子·修身篇》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鹽鐵論》富貴多諛言。

《集韻》《類篇》兪戍切,兪去聲。義同。《莊子·天地篇》孝子不諛其親。俗作䛕,非。

【赏】

賞【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兩切,音曏。《說文》賜有功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仲虺之誥》功懋懋賞。《周禮·天官·大宰》三載,則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

《戰國策》故賞韓王,以近河外。《註》賞,猶勸也。

《類篇》一曰玩也,嘉也。《陶潛·移居詩》奇文共欣賞。

凡貽與者亦曰賞。《柳宗元·送薛存義序》于其往也,賞以酒肉,重之以辭。

姓。《姓纂》晉人賞慶,註《周易》。

【延】

延【寅集下】【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說文》長行也。

《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爾雅·釋詁》也。

《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廣韻》稅也,言也。

《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寿】

壽【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承咒切,音綬。《說文》久也。凡年齒皆曰壽。《書·君奭》天壽平格。《詩·大雅》作召公考,天子萬壽。《左傳·僖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註》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董子繁露》壽者,酬也。壽有短長,由養有得失。《前漢·王吉傳》心有堯舜之志,則體有松喬之壽。

以金帛贈人曰壽。《史記·刺客傳》嚴仲子奉。黃金百鎰,爲聶政母壽。

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

地名。平壽,衞下邑。《左傳·昭二十年》衞侯在平壽,壽州古淮南,春秋吳楚蔡之地,戰國倂于楚,考烈王遷此,曰郢都。靈壽,古中山邑。《史記·魏世家》樂羊拔中山,文侯封之靈壽。

漢壽,亭名,在蜀嚴道。曹操以關羽爲漢壽亭侯。

山名。《史記·五帝紀》舜作什器于壽山。

壽山在福州侯官縣,產文石,可爲印章,五色具備,惟艾綠色者少。《宋·黃幹詩》石爲文多招斧鑿。

水名。壽水,在太原壽陽縣,其源有二,一出要羅村,一出頡訖村,合流入于洞渦河。

木名。靈壽木,可爲杖。《山海經》靈壽實華。《呂氏春秋》壽木之華。

姓。吳王壽夢之後。

常壽,複姓。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讎上聲。《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按酒壽俱有韻,朱子作叶音,非。《正字通》受授皆有上去二音,諸韻書分載有宥二韻,壽字亦然,非壽讀若受,專屬上聲,讀若授,專屬去聲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