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祝维崧

出自:近现代·施蛰存《丁巳岁首寿莲垞朱大可八秩》

拼音:[sān][bài][zhù][wéi][sō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鸳水真儒士,淞滨老寓公。
新正开八秩,杖履动春风。
几度沧桑换,频增道业隆。
尊生无固必,高隐抱夷冲。
国秀存佳句,黉门颂化功。
尘言倾洛下,墨妙满江东。
蜀曲三杯圣,巴菰一气通。
投闲诠鼎簋,耽寂注鱼虫。
乡土烟波胜,交游旧雨空。
棹歌竹垞韵,口号杜陵雄。
天运长年健,坤维万物容。
据鞍犹矍铄,阅世耐痴聋。
齿德双尊具,孙曾四代同。
华堂张绮宴,人寿兆禾丰。
散木庸无状,芜词愧未工。
五言凭驿使,三拜祝维崧

查看原文

注释

【三拜】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宋道诚《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拜】

拜【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天子傳》膜拜而受。

《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朝廷授官曰拜。《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屈也。《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草名。《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本作。

【祝】

祝【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詩·小雅》工祝致告。《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屬也。《詩·鄘風》素絲祝之。《箋》祝,當作屬。屬,著也。《毛傳》訓織也。

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斷也。《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丁寧也,請求之辭。

國名。《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姓。《左傳》鄭大夫祝,後漢司徒祝恬。

《集韻》《類篇》職救切,音晝。《詩·大雅》侯作侯祝。《傳》祝,詛也。《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陟慮切,音註。《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维】

維【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惟。《說文》車蓋維也。

《博雅》係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維,繫也。《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詩·小雅》四方是維。《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註》維,猶連結也。

《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註》維,所以繫船。

《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

《楚辭·天問》幹維焉繫。《註》維,綱也。

《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註》發語辭。《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維糸,繫也。唯从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地名。《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姓。《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於恭切,音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

【崧】

崧【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息弓切《集韻》《韻會》思融切《正韻》息中切,音松。《爾雅·釋山》山大而高,崧。《疏》崧,竦也。亦高稱也。《詩·大雅》崧高維嶽。《傳》嶽,四嶽也。《疏》堯時止有四嶽而已,不主中嶽。

云:崧,高貌。此則山高大者自名崧,不主中嶽而言。今之中嶽名崧,或取此以立名也。《韓愈·送侯參謀詩》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註》謂嵩山少室也。《說文》嵩,中嶽嵩山也。《註》亦从松。《通雅》孫愐,徐鉉合崧嵩爲一字,戴侗非之,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